• 四川电力:紧急驰援
  • Hybrid GHP System and Monitoring System > Geologic Environment Research > R&D Activities > KOREA INSTITUTE OF GEOSCIENCE AND MINERAL RESOURCES
  • 稀土“浮团聚磁选”成套新技术实现成果转化
  • 中国方案助力最不发达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
  • 云南省发改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稿)》
  • 广西优化调整水火核发电权交易
  • 油气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方向: 探采合一 有序放开勘查开采市场
  • 1
  • 2
  • 3
  • 4
  • 5
  • 6
  • 7

地质科技让农业发展更精准高效

大比例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样品采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表层土壤样品采集化工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治理样品采集地调院技术人员在福州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与土地规划示范野外取样现场地质队员在开展土地地球化学野外调查工作人员在稻田采样当前,自然资源系统正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工作。就农业农村而言,需要结合县和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通盘考虑农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等,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优化村庄布局,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这些需要科学精准的调查数据作为支撑,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就是获取数据的重要途径。地勘单位凭借专业技术,在土地质量调查及成果转化中承担着重要角色。随着调查比例尺的增大、覆盖面的拓展、内容的丰富化,地质科技将在村庄规划甚至整个国土空间规划中起到更加重要的支撑推动作用。解密土地质量助力乡村振兴景利年王大伟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可以为土壤环境的保护、治理及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提供数据基础。近年来,山东省地矿局充分发挥地质专业技术优势,服务特色农业发展和精准扶贫,在省内实施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数十项,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高质量地质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在美丽泉城济南,局属物化探勘查院主持完成了全省首个大比例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示范项目,实施了全省地质系统首个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工程,开展了全省地质系统首个污染场地修复治理药剂、农业生物有机肥配方的研制工作。该院《面向土地质量评价的农业地球化学监测应用》荣获首届全国地质资料数据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通过系列项目的实施和相关研发,可以获取耕地土壤中的有益元素、有害元素含量数据,作为耕地分等定级的评价依据,用于指导建设用地布局和基本农田划定,也为土地剥离、耕地占补平衡等工作提供了依据。在革命老区临沂,局属地矿七院发挥地质工作专业优势,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了沂南县双堠镇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项目。该院通过对双堠镇156.18平方千米的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基本摸清了双堠镇土地质量的家底,获得了表层土壤中有毒、有害、重金属及有益元素的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圈定了富锌、富硒和富锗等特色土地,查明了双堠镇富硒、富锌和富锗等特色土壤资源分布范围,对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调整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优质绿色农产品质量提供了依据。局属物化探勘查院在临沂市郯城县归昌乡通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发现锗丰富和较丰富土壤面积15.60平方千米,锌丰富和较丰富土壤面积10.89平方千米,硒适量土壤面积37.18平方千米,极大促进了地方生态和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为精准脱贫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风筝之都潍坊,局属地矿四院开展了“潍坊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项目。项目第一期对潍坊市所辖寿光、青州和昌乐三市(县)进行了取样调查,调查面积达4657.8平方千米。成果显示,区内硒元素平均含量大于0.40毫克/千克的富硒土壤面积为181平方千米。另外,根据此次调查,富锗土壤和富锌土壤也被大量发现。区内平均含量大于1.5毫克/千克的富锗土壤面积为183.5平方千米;平均含量大于84毫克/千克的富锌土壤面积达370平方千米。目前,该项目第二期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已完成对高密市和诸城市1.2万余件样品的野外采集和试验检测工作,项目报告编写和评价工作将随即展开。该院还积极推进项目成果应用转化,到国内该领域先行单位开展学习调研,积极探寻有益元素在土壤中富集与农作物生长之间的关联,为项目成果推广积累经验。下一步,山东省地矿局将充分发挥地质工作的先行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作用,精准对接需求、主动服务地方,高质量开展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在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地球化学调查助力新福建建设张瑞利地球化学调查目的是绘制土壤“基因”图谱,为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福建省地矿局负责实施的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到2016年12月基本实现覆盖全省陆域的目标。从2016年起,福建省开展1:5万、1:1万县域农业地质调查工作。目前由福建省地矿局所属单位完成或正在实施的县域农业地质调查已经涉及34个县(市、区)。近20年来,福建省地矿局还实施了福建省典型市县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一批相关项目。在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的支持下,福建省地矿局一直推进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成果的应用,并取得较好成效。海量高精度调查数据助推“生态美”早在2008年福建省沿海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出炉”之时,这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合作开展项目的调查成果就引起了省领导及有关部门高度注意:调查结果表明福建沿海经济带约94%的表层土壤限量未超标。2017年,全国首个省级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整装性成果《福建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报告》通过专家组评审。其调查结果表明:全省土地质量总体良好,清洁土壤比例87.38%,其中清洁耕地、园地均在90%以上。这是对福建省陆域土地进行得一次前所未有的全面“基因”普查,全面查清福建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现状,如土壤养分元素丰缺、土壤环境质量、土地沙化风险区分布、土壤放射性元素分布、水源重点保护区土壤环境质量和富硒土地资源分布等。福建省地矿局积极推进调查成果应用,服务于各级政府及自然资源、生态环保、农业农村等部门,为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各类规划编制、自然资源管理、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工作提供地质支撑服务。农业地质调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为了使调查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在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支持下,福建地矿局相继实施了重点富硒区调查评价等工作,帮助相关县(市、区)开发利用富硒土壤资源。福建省农业厅公布的寿宁、诏安、云霄、大田、明溪、三元、宁化、连城、新罗、永定等10个首批省级富硒产业开发重点县(区),大多是在福建省地矿局支持下成功发展富硒特色现代农业的。2016年以来开展的县域1:5万、1:1万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大多是为了服务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福建地矿局在实施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中,在有关部门支持下,选择11个典型县市开展名特优农产品产地,武夷岩茶、浦城薏米、永泰芙蓉李等12种名特优农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产地地质背景评价,有力促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地质技术助力精准扶贫今年6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公告称,云霄、诏安、浦城、寿宁等12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均达到脱贫退出条件。其中福建省地矿局在诏安、寿宁等多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实施过地质扶贫开发工作。诏安县原是福建省漳州市贫困人口最多的县,在福建省地矿局支持下利用发现76.2万亩的富硒土壤发展富硒农业产业,打造“中国海峡硒都”,2016年~2018年连续三年进入“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获评“2018年度中国十佳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示范县市”称号;福建省地矿局自2012年起参与由省委组织部牵头的寿宁县帮扶工作,优先实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圈定出58.2万亩富硒土壤和68.8万亩富锌土壤,帮助其打造“中国硒锌绿谷”,成为“中国富硒富锌农业示范县”。富硒富锌等土壤资源成为脱贫攻坚新引擎。目前,覆盖全省的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已接近尾声,1:5万、1:1万县域农业地质调查持续推进中。在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中,还需要多方共同发力才能走得更远,农业地质不能缺席。地质科技,支撑铜鼓现代农业江燕今年,江西铜鼓又发现了11万亩富硒土壤。“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以‘生态+大健康’为方向,整体推进全域旅游、全域有机农业、全域生态工业、全域秀美城乡‘四个全域’发展,努力探索一条山区县践行‘两山’理论、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路子。”铜鼓县委书记罗光荣在谈到该县未来发展时这样说。时间倒退回一年前。莽莽大山深处的铜鼓县该如何建立新的经济支撑点,成为摆在县领导案头最为迫切的难题。铜鼓县隶属于宜春市,而宜春市是我国三大著名富硒地之一,硒资源赋存条件好,生态环境优良,富硒产业发展潜力大。铜鼓的土地是否也富硒?铜鼓县委把探寻“硒”望的目光投向了200千米外的江西省地调院。2018年8月,铜鼓县政府与江西省地调院正式签订铜鼓县富硒土壤普查工作服务采购项目合同书,开展铜鼓县富硒土壤普查。范围涵盖全县9个乡镇,目标是大致查明区内土地质量状况及其环境特征,初步划分区内富硒土地资源区、优质土地资源区,为区内永久基本农田规划、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土地管理与保护等提供依据。江西省地调院成立23人铜鼓县富硒土壤普查项目组,项目负责人及技术专业组组长均由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主要技术人员均从事过多轮江西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以及土地质量评估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按照规范及有关规定要求,严格执行项目设计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标准,野外调查采样工作扎实推进,分析数据精确、可靠,为项目成果的开发研究及成果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地球化学信息数据基础。半年后,铜鼓县富硒土壤普查工作圆满结束。该院共完成区域环境调查面积97.5万亩,采集表层土壤样品665件,分析测试土壤样品242件。硒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铜鼓县富硒土壤面积初步统计为11万亩,另有潜在富硒土壤36万亩。该院根据富硒土壤的空间分布,结合土壤环境质量特征,剔除风险管控点和高风险污染点后,初步圈定富硒优选区面积28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24.06%,为富硒土壤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资料。根据这次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该院筛选出富硒土壤资源建议区4处,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转化应用起到指导作用。铜鼓县多年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形成了水稻、茶叶、果蔬、竹笋、中药材五大产业。这次富硒土地调查评价工作是对铜鼓县农业经济新发展的地质科技支撑,也是积极开发地方自然资源优势,培养特色产业,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深入实践,将加快推动铜鼓县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如今,该县加快了富硒功能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产业开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向富硒土壤要效益,把富硒作为“金字招牌”,在做大做强做精做亮农业特色产业的同时,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激活旅游业,为农民致富打开新通道。据悉,目前铜鼓县在三都镇理溪村成立了铜鼓福寿黄桃产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富硒农产品基地面积为200亩,丰产预计为530吨。该产业每年可为理溪村集体经济至少增收2万元,并有望突破5万元。位于温泉镇凤山村的铜鼓县春韵茶业专业合作社,是一家国家示范合作社,其富硒农产品基地面积为300亩,产量预计1.8万斤。由于破译深藏地下的“土壤密码”而发展起来的富硒产业,将成为铜鼓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引擎。为“中国硒港”提供地质力量黄强在《贵港市富硒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发布实施一年之际,谈起贵港市打造“富硒之港”,因“硒”而富,推动富硒农业产业全面开花的新变化时,参与过贵港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项目综合组组长李忠武感到由衷的自豪。贵港市委书记李新元表示:“贵港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必须立足本土资源做大富硒产业,做强富硒农业品牌;要举全市之力,将贵港打造成在广西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中国硒港’,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乡村振兴。”目前,贵港市有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88个,面积5.8万亩;有32个农产品获得广西富硒农产品认证,占广西总数的25.4%,认证数位列广西第一;有3个农产品荣获第一批“广西名优富硒产品”荣誉称号;在第四届世界硒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上,贵港市有6个农产品获“中国名优(特色)硒产品”称号,其中“东津细米”牌富硒香米考评位居第一名;2015~2017年,贵港市连续3年获得“中国名优(特色)硒产品”达18个。成果的背后,是地质人的智慧和汗水。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院长石科说:“我院作为农业地质项目的承担单位,负责在贵港市所属桂平市、平南县、港南区一带开展农业地质工作。”地矿人的工作场景历历在目。技术员吴特赟是个爱动脑的小伙子。遇到地形图与实际不一致的情况,他采用在设计点附近仔细观察,放宽视野查看地貌的方法,以实际情况结合规范重新确认采样点,保证了样品的有效性和质量。在稻谷样品采集点,女队员韦雪姬和周伟清忙得不亦乐乎。她们必须赶在稻谷收割前完成该样品采集,时间非常紧迫。在甘蔗地里,叶子交错疯长,锋利无比,组长何克团手臂上布满了划痕。每采集一个样品,除了要按规定的方式取样,还要完成定点、编写点号、样品采取、填写记录、标记位置、相片采集等一系列的程序,工作非常繁琐。每天,他们肩背装满工具的地质包、手拿GPS和地质图,在田间、竹林里穿行,样品越来越多,负担越来越重。大气干湿沉降物样品意义深远:采样器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吹日晒雨淋,收集到空气中的沉淀物和雨水,通过分析样品中的物质含量研究探讨空气质量,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力证据。这种样品采集的周期较长,需将采样器安装在当地居民楼四面无遮挡物、远离污染源的楼房顶部,放置一年时间,期间分两次采集样品。所以对大气干湿采样器的安装质量要求非常高。组长李忠武带领组员细心地配备内部结构:滤膜、滤网、纱布、胶管等,耐心地组装外部装置和用大块的水泥砖稳定支架,最后,还贴心地给采样器穿上防护罩、戴上“透气网帽”,确保采样器放置期间的稳固性、安全性、原生性。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桂平市和平南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3个项目共采集29780件样品,通过野外验收,全部评定为优秀级。在实验室,广西地矿测试研究中心的科研团队逐步向农业发展领域延伸,为富硒资源调查成果提供技术支撑。该中心高级工程师阳国运介绍,为了扩大农业地质领域的检测能力,广西地矿测试研究中心建立了《ICP-MS法测定土壤中硼、碘、锗、锡》的方法,并且将氟的熔矿方式合并,达到了预期目标。通过使用该方法,该中心在近4年里完成了广西近20万份样品的分析与检测,使样品的检测质量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广西地矿测试研究中心还根据实验室的仪器特点改进对土壤有效态的分析技术检测方法。2016年,该中心通过完善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质谱仪(ICP-MS)的检测方法,完善对硒等元素的检测工艺,给农业部门发展优质农业提供支撑,同时也减少了酸的用量及废气的排放。此外,中心制定的《一种同时测定土壤中的硼、碘、锡、锗的检测方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2019-06-28  (点击量:64)

稀土“浮团聚磁选”成套新技术实现成果转化

由于受到技术的局限,稀土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利用率低、冶炼成本高、环境污染大等问题。作为关键战略资源,当前低成本稀土清洁生产技术已成为世界性难题,是各国竞争拼抢的行业制高点。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稀土资源绿色高效利用创新团队首次提出的稀土“浮团聚磁选”成套新技术日前在国内成功实现成果转化,并应用于国外稀土矿山项目的开发。该技术通过浮选工艺来控制稀土矿物团聚程度,最终将有用矿物提取分离,以此来提高稀土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稀土“浮团聚磁选”成套新技术,不仅实现了稀土矿低碳高效开发利用,还使我国在稀土选矿富集分离核心技术方面保持了国际领先地位。破解制约稀土综合开发利用瓶颈何为“稀土”?事实上,稀土是镧、铈、钕、钇等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其中,镧、铈、镨、钕被称为“轻稀土”,其他元素为“中重稀土”。每种元素有着不同的用途,如镧能够应用于制备有机化工产品的催化剂中以及转换农用薄膜;铈可以用来制造喷气式推进器零件;钕作为钕铁硼永磁材料,广泛用于电子、机械等行业。同时,稀土还可以作为优良的荧光、激光和电光源材料以及彩色玻璃、陶瓷的釉料。此外,铈、钇则可作为反应堆燃料的稀释剂。目前,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开采出来的稀土矿石中稀土氧化物的含量只有百分之几,有的甚至更低。传统的稀土分离提纯技术存在采选回收率低、固体废物数量大、综合利用程度不高等技术难题,成为制约稀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拦路虎”。为了满足稀土冶炼生产要求,需要不断改进稀土选矿技术方法,提高稀土氧化物含量,以得到满足冶金要求的稀土精矿。然而,由于稀土元素的性质极其相似,又多以氧化物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各种复杂的矿物中,因此稀土元素的分离和提纯是一项极其困难的事情。如何有效破解制约稀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瓶颈?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以满足国家需求为目标,重点开展了稀土综合利用共性、关键性技术研究,通过选矿并行技术工艺的改进,有力提高了稀土精矿产品的纯度,不仅能降低稀土冶炼成本,还使稀土分离富集效率得到成倍提升。稀土“浮团聚磁选”成套新技术面世“简单来说,稀土‘浮团聚磁选技术’是以稀土捕收剂绿色分子设计为基础,利用稀土与干扰矿物之间的物化差异,建立低碳短流程富集工艺的技术方法。”自然资源部高层次杰出青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地质人才、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稀土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熊文良研究员告诉记者。然而,团聚体控制技术是浮团聚磁选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是通过浮选工艺来控制稀土矿物团聚体的团聚程度,在获得有效浮选团聚体的前提下,使稀土在浮选作业的回收率最大化。该项技术最大的优点在于,有效利用捕收剂选择性团聚作用,提高细粒矿物磁选效率,从而提高稀土精矿品位。同时加入自主研发的绿色RF系列稀土浮选药剂,大幅降低了难降解组分含量,实现零加温浮选,减少了产品能耗和冶炼成本。成套技术在四川德昌大陆槽和冕宁牦牛坪稀土矿选矿工业试验表明,应用该套技术缩短了选矿富集过程,使稀土回收率由原来的20%提高至55%以上,精矿品位由55%提高到65%以上,并综合回收了铅、萤石、锶钡等伴生资源。同时,可降低每吨精矿碳排放量30%左右,减少了环境污染。稀土分离提纯关键核心技术国际领先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稀土资源成分差异较大,需要加大对稀土共性、个性、关键性技术问题的研究,制订解决方案“对症下药”。为此,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针对国内外不同类型的稀土矿开展了技术攻关。微细粒级稀土矿物常与其他矿物密切共生,采用传统磨矿方式难以单体解离,无法得到高品质稀土精矿。研究团队提出化学解离-物理分离的新思路,攻克了美国Pea ridge铁-稀土共生矿和澳大利亚Nolans稀土矿等多个难选稀土矿的高效利用难题,既得到了合格的稀土精矿,还实现了共伴生有价元素的综合利用。格陵兰Kvanefjeld属于少见的磷-硅酸盐型稀土矿,主要含稀土矿物与脉石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相近,分选异常困难。研究团队在详细研究矿物组分及性质基础上,采用新型浮选捕收剂RFS强化矿物表面性质差异,在常温条件下得到矿物纯度大于80%的稀土精矿,较国外科研机构提出的工艺流程得到的精矿品位更高,作业流程更简化,投资及运行成本大幅降低。美国芒廷帕斯稀土矿是全球第二大稀土矿山,却由于生产成本过高,于2015年再度破产。研究团队先后3次赴美国矿山现场考察及调试,最终确定的选矿技术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中资企业的进入奠定了基础,在稳定提升生产指标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还针对四川地区氟碳铈型稀土矿特点,研发出盐酸直接浸出技术。稀土氯化物、氧化物、氟化物、碳酸稀土、高纯金属、稀土硅化物等六大系列30余种规格。研究团队开发的系列稀土产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逐步形成以稀土新材料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目前,凭借多年来对国内外不同类型的稀土矿资源开展的绿色提取与综合利用研究,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联合盛和资源等企业,已在稀土研发方面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5项,美国、加拿大专利各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使我国稀土绿色清洁高效利用得到大幅提升,多项优势核心技术具备国际领先地位。.

2019-06-20  (点击量:117)

DEEPEGS Symposium: How to enhance deep geothermal well productivity?

DEEPEGS Symposium:How to enhance deep geothermal well productivity?.06.07.2019 The DEEPEG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will be held at the BRGM,the French geological survey,on 6-7 November 2019 in Orléans,France.An electromagnetism survey to monitor the Reykjanes geothermal reservoir in Iceland(2017).©BRGM The DEEPEGS symposium"How to enhance deep geothermal well productivity?"aims at discussing new approache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and to asses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well productivity in the field of deep geothermal reservoirs.There will be astrong focus on tight geothermal reservoir&low permeability formations.It is aHorizon 2020 event of the DEEPEGS project.Three main streams of Symposium.Well design,drilling&completion.Designing the well to optimise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reservoir.Keywords:well well designs,drilling,completion,connectivity,horizontal/deviated trajectories,multilaterals,small diameters laterals,steered trajectory,smart geothermal wells…Enhancement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to enhance the productivity index of the wells.Keywords:EGS,injectivity/productivity index enhancement,stimulations…Well performance prediction and assessment.Assess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well enhancement.Keywords:trajectory/architecture optimisation,assessment methods,prediction methods,well performance,geophysics,geochemistry,tracer tests,injectivity/productivity index test,well test procedures…Workshop sessions.Keynote lectures:Experienced scientists will discuss up-to-date practices,current research aspects or last state-of-the-art in specific topics relevant to the workshop.Discussion will follow..Oral sessions:Speakers are invited to present their on-going work during a12-minutes talk and a3-minutes discussion..Poster sessions:Posters can be seen and discussed all over the workshop and during specific dedicated time periods..Side event:Geothermal site visit..Key Dates.Abstract submission deadline:15 September 2019.Abstract acceptance notifications:14 October 2019.Registration deadline:20 October 2019.Symposium DEEPEGS:6-7 November 2019.Practical information.Venue.The DEEPEGS Symposium will be held at the BRGM,the French national geological survey,3 avenue Claude-Guillemin in Orléans,France.See the access map Abstract submission.Please submit your abstract(maximum 400 words,oral or poster)to the following address before 15 September 2019:SymposiumDEEPEGS brgm.fr Registration.The full 2days Symposium Pass is free of charge.It includes:Access to all two days conferences(6-7/11/2019).Lunch and Coffee breaks on 6-7/11/2019.Ice-breaker cocktail on Tuesday 5/11/2019.Banquet dinner on Wednesday 6/11/2019.Registration deadline is 20 October 2019.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is limited.Go to the registration form Contact.SymposiumDEEPEGS brgm.fr.

2019-06-20  (点击量:92)

EGU - News & press - New chapter for EGU: announcing the Union’s strategic plan and office move

17 June 2019 Today the EGU has launched anew strategy to set adirection for the Union and guide the work of its Council,committees and staff until 2025.Among the strategic priorities for EGU are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its General Assembly,to ensure it becomes even more relevant and attractive to the geoscience community,and of the EGU journals,to keep developing their recognition while continuing to promote the highest standards of scientific integrity and open science.Another key priority is to improve our communication with,and benefits to,EGU members,ensuring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and diversity within EGU and more broadly in the geosciences.“The new strategy will further open the EGU doors to the community,”says EGU President Alberto Montanari.“As Irecently mentioned,EGU is like afamily.We would like the community working together to realise our vision of promoting Earth,planetary and space science research to realise asustainable and just future for humanity and for the planet.”“EGU was formed from the merger of EUG and EGS in 2002 and many of the activities we undertake and the way we do them have grown organically,driven by the membership,”says EGU Vice-President Jonathan Bamber.“With the move to new offices and the opportunities this gives us to expand,it is the ideal time to review our practices,our goals and our strategy.

2019-06-19  (点击量:217)

版权所有@2019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小洪山西25号 邮政编码:43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