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Energy 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 Advanced ener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 德国启建最大海上风电项目
  • 国家发改委:抓紧建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机制
  • 氢气5元/公斤,氢车2.5元/公里补贴!广东广州氢能新政发布
  • 中核集团重大科研设施或有望大幅提升锂电池循环寿命和快充性能
  •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最大单体光伏项目在新疆巴州开工
  • 多方共议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 大国重器上新!世界首台掘爆机即将推广应用
  • 1
  • 2
  • 3
  • 4
  • 5
  • 6
  • 7

国家发改委:抓紧建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机制

5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5月份新闻发布会召开。新闻发言人介绍,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出台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落实相关行动方案和政策举措,加大中央投资对设备更新和循环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明确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同时,推动地方抓紧采取行动,北京等27个省市印发落实方案,因地制宜出台制造业贷款贴息、以旧换新补贴、消费券等支持政策。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需求正在持续释放。 推动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我们充分尊重企业和消费者的意愿,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在工业、农业、建筑、医疗等设备领域,以及汽车、家电、家居等耐用消费品领域,不少民营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具备优势,有能力、有条件、也有意愿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部分家电企业、汽车企业已公布的以旧换新补贴计划金额超过150亿元;多家电商平台与生产企业合作投入超过100亿元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随着相关政策持续落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参与到这项工作中,让更多先进设备及高质量耐用消费品进入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抓紧建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并推动落实“1+N”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经营主体作用,引导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投入,更加全面深入的参与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各方面工作。

2024-05-22  (点击量:2)

氢气5元/公斤,氢车2.5元/公里补贴!广东广州氢能新政发布

5月16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公开征求《关于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意见的公告,文件除了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电解水、生物质气化与裂解、天然气重整等制氢项目外,还提出了详尽而丰富的政策激励措施。 对加氢站终端运营:售价2024年底前低于30元/公斤的、终端售价2025年底前低于28元/公斤的、终端售价2026年底前低于26元/公斤的,市级财政按照氢气实际销售量5元/公斤的标准奖励给加氢站,每站每年补贴不超过150万元。 对符合条件的氢燃料电池车辆,按照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补贴3000元/千瓦(单车补贴最大功率不超过110千瓦,最小功率不低于50千瓦)。中央、省、市级奖励资金按照1:1:1比例安排。对完成全省推广目标后的补贴标准另行制定。 对氢能产业重大制造业项目,单个项目累计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4000万元。 对氢燃料电池创新联合体,每个补助资金2000万元,并支持创新联合体产品在本市推广应用。 对首台套撞瘪,成套装备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套,单台设备奖励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台,总成或核心部件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批。 对符合条件的氢燃料电池车辆,按轻型氢燃料电池车辆(总质量小于4.5吨)、中型氢燃料电池车辆(总质量4.5吨及以上,小于12吨)、重型氢燃料电池车辆(总质量12吨及以上)三种车型,在每个自然年内行驶里程最高按0.5元/公里、1.0元/公里、2.5元/公里予以运营补贴,不足1公里的按1公里计算。上述四种车型每年每车最高补贴额分别为2万元、4万元、10万元。 对交通环境,氢燃料电池车辆在城市道路停车位停放,在规定的收费时段内,享有每日免首2小时路边临时停车位使用费,或者每日首次停车时间1小时以内(含1小时)的,第二次停车免1小时路边临时停车位使用费。 对融资租赁相关,承租人对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质性贡献或租赁物在广州市生产的,且租期超过12个月的,奖励期间累计业务投放金额2000万元(含)以上的,按不超过其累计业务投放金额的0.5%给予补贴,单个企业补贴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对多元化应用,市级财政按照1000元/千瓦标准进行奖励,每个项目不超过1000万元。

2024-05-22  (点击量:5)

国内首例!中国煤科北京中煤地面超前致裂技术为孤岛工作面回采“减压”

近日,在皖北煤电恒源煤矿探查治理现场,随着二水平南翼煤柱工作面D4钻孔最后一段致裂作业的圆满结束,这标志着由中国煤科北京中煤承建的国内首例孤岛工作面顶板地面超前分段致裂项目成功实施。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有效破解了恒源煤矿二水平南翼煤柱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难题,提升了矿井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预计解放煤炭资源102万吨。 恒源煤矿二水平南翼煤柱工作面3面环采空区,为孤岛工作面,工作面井下周边及中间均有已掘巷道,地面三面被塌陷区湖泊围绕,由于其复杂的顶板结构、相对集中的应力环境,主孔施工面临成孔困难、压裂难以精准控制等技术难题,仅依靠井下致裂技术无法安全高效释放顶板压力,给矿井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北京中煤凭借精准导向及钻孔轨迹实时控制技术,成功解决了主孔绕巷、大孔径成孔及小曲率半径轨迹控制等钻探难题,同时利用水力喷砂射孔定向压裂技术、地面微震监测和井下视频监控等手段,顺利实现了井下掘进与地面致裂平行作业,开创了国内孤岛工作面坚硬顶板地面超前分段致裂先河。 同时,该项技术还可创新性的应用在水利、市政的地层注浆加固工程,为不良地层治理提供了新路径,对地灾治理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2024-05-21  (点击量:4)

中核集团重大科研设施或有望大幅提升锂电池循环寿命和快充性能

近日,中核集团重大科研设施中国先进研究堆全面开放应用取得重要进展!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Marnix Wagemaker教授团队与中核集团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中子散射团队合作,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自然》)上发表了锂离子电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题目为“Chemical short-range disorder in lithium oxide cathodes”(“锂离子氧化物正极中的化学短程无序”)。这是两个团队在《Nature Sustainability》(《自然可持续性》)和《Nature Communication》(《自然通讯》)期刊合作发表论文后的又一创新成果,或将大幅提升锂电池循环寿命和快充性能。 此次研究围绕有序层状氧化物开展,这是目前锂离子电池中最重要的正极材料之一。在进行深度充电时,该结构框架容易受到晶格应力、结构或机械化学降解的影响,导致电池容量急剧下降,从而导致电池寿命缩短。Wagemaker教授团队联合原子能院、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清华深研院等单位,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成功将化学短程无序(Chemical short-range disorder,CSRD)引入到氧化物正极中,精确调节了锂和钴元素在晶格中的局域分布,使其跨越几个最近邻格点的间距,从而显著提升了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快充性能。研究利用中子粉末衍射技术获得锂和钴元素的分布特征,发现大约2.6%的钴离子位于锂层中,为证明CSRD结构提供了关键证据。 中国先进研究堆共拥有25根垂直孔道,9根水平孔道,建成15台中子散射谱仪,性能指标达到整体国际先进、部分领先水平,可开展中子散射、中子成像、中子活化分析、燃料材料考验、放射性核素生产等工作。2023年以来,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子科学平台积极面向国内外研究机构用户开放,支撑了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用户单位百余家实验课题研究,在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

2024-05-22  (点击量:3)

我国学者在电卡制冷器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076127)等资助下,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前瞻交叉研究中心钱小石教授团队在电卡制冷器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高能效自驱动高分子制冷器件(Self-oscillating polymeric refrigerator with high energy efficiency)”为题于2024年5月8日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7375-3。 电卡制冷技术具有电能损耗小、能效高、零温室效应潜能以及易于小型化、轻量化等优势,有望替代现有制冷剂。研究团队利用分子缺陷修饰的方法,通过调整高分子中的缺陷比例,使得目标高分子在外加电场(66.7 MV/m)下,表现出9 K的绝热温变和1.9%的面内应变。改性后的高分子薄膜无需额外的机械驱动力输入,在电场作用下同步产生位移和冷热变化,实现了材料即器件、器件即材料的自驱动制冷效果。 该器件能够在制冷和热泵工况下拉开大约4 K的温宽。研究人员将传统制冷系统测试技术引入电卡制冷系统性能测试中,搭建了适用于薄膜电卡制冷系统的焓差台,并分别独立地严格控制热源和热沉的温度。测试结果表明,在4 K工作温宽条件下,该器件可以输出2.7 W/g的制冷功率密度,对应的COP为24,实现了约32%的热力学完善度。由于无需外加驱动部件,器件空间利用率高,其单位空间上的制冷功率密度相比于其他电卡制冷器件提升了近百倍。此外,凭借其轻质、体积小、能耗低和柔性等诸多优势,该器件可以对小空间内的芯片等发热元件进行实现针对性、高效率和智能化制冷。 图(a)铁电高分子的电卡制冷效应;(b)铁电高分子的电致伸缩效应;(c)自驱动电卡制冷器件热力学循环; (d)电-力、电-热双功能薄膜制冷系统运行模式;(e,f)分布式、轻量化、高能效的芯片降温应用效果

2024-05-21  (点击量:7)

安徽光伏制造业规模跃居全国第3位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5月20日,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新闻发布会举行,由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罗宏发布全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最新统计数据,并回答记者提问。近年来,安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营收规模连创新高,2021、2022年连续突破3000亿元和4000亿元台阶,2023年达到6121.9亿元、实现两年翻番,其中光伏制造业营收超2900亿元、跃居全国第3位,产业发展优势持续增强,在全国产业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罗宏介绍,在顶层设计方面,安徽先后制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编制产业链图谱和“双招双引”路线图,特别是制定了皖北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突出产业集群和重点园区两大抓手,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皖北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2023年,皖北地区新能源产业落地项目数、投资额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34.4%、28.4%,仅滁州市新能源产业产值规模就超过2000亿元。 在科技引领方面,安徽坚定不移走“科创+产业”的路子,持续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方面,积极布局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拥有国家级平台13家、省级平台364家,涌现出一批标志性引领性自主创新成果。另一方面,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举办产学研用对接会,24家企业与科研院所签约,13项科研成果获得推广应用;推动科技场景要素对接,发布首批产业应用场景28个、场景解决方案68个。 与此同时,安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坚持产融一体,金融赋能日益增强。坚持深化政银战略合作,与9家省级银行建立战略合作,2023年,银行授信7472亿元、同比增长118%;发放贷款1959.7亿元、同比增长68.4%。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举办产业银企对接会,合作银行与285家链上企业成功签约,总金额1450亿元。构建产业基金体系,打造总规模400亿元母子基金矩阵,组建完成120亿元规模的主题母基金,已立项子基金13支,总规模210亿元,储备项目168个、拟投资130.95亿元。 如何继续推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罗宏表示,安徽将继续大力开展“双招双引”,着力优化产业生态,以皖北地区新能源产业振兴为重点,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定位,以兵团式、阵地战模式统筹谋划推动产业发展,引育国内外龙头企业聚集群、提品质、补链条、拓市场,全面提升产业规模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以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和平台思维谋划推动产业集群建设,奋力开创安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4-05-21  (点击量:5)

专题情报

查看更多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