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ys.org,2月21日,Why natural killer cells react to COVID-19
  • Medicalxpress,2月16日,Study suggests increased risk of mental health disorders after COVID-19 infection
  • Medicalxpress,1月21日,Study: Omicron evades some but not all monoclonal antibodies
  • Medicalxpress,1月20日,Fewer breakthrough infections, lower hospitalization risk in Moderna vaccine recipients compared to Pfizer–BioNTech
  • Phys.org,1月19日,Researchers find newer variants of SARS-CoV-2 can infect mice, unlike the original version of the virus
  • Medicalxpress,1月19日,Researchers u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guide the search for the next SARS-like virus
  • Phys.org,1月18日,Researchers explore vulnerabilities within SARS-CoV-2 'hotbeds' of replication
  • 1
  • 2
  • 3
  • 4
  • 5
  • 6
  • 7

2月18日_研究发现伊维菌素对轻度至中度COVID-19无效

CIDRAP网站2月18日消息,发表在《美国医学会内科杂志》(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使用抗寄生虫药物伊维菌素(ivermectin)进行早期治疗并不能降低轻度至中度COVID-19患者患重症的风险。 研究人员于2021年5月31日至10月25日进行了一项开放性的随机临床试验,以研究50岁及以上、患有轻或中度疾病和潜在疾病的成人住院患者在COVID-19症状出现的第一周使用伊维菌素治疗的效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5岁,54.5%为女性,51.8%接种了两剂COVID-19疫苗,75.3%患有高血压,53.5%患有糖尿病,37.6%患有胆固醇水平异常,23.9%患有肥胖。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口服伊维菌素5天加标准治疗(241名患者)或仅标准治疗(249名)。标准治疗包括症状治疗和临床表现监测、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胸部影像学检查,以监测疾病进展的迹象。重症的具体表现为缺氧(低氧水平),需要使用辅助氧气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或更高。伊维菌素组的241例患者中有52例(21.6%)、标准护理组249例患者中有43例(17.3%)患者的病情更为严重(相对风险[RR]:1.25;95%可信区间[CI]:0.87-1.80)。两组在症状消退或机械通气、重症监护病房(ICU)入院、28天住院死亡或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4名伊维菌素接受者(1.7%)需要机械通气,而标准护理组为10名(4.0%)(RR:0.41;95%CI:0.13-1.30)。伊维菌素组有6名患者(2.4%)入院ICU,对照组8名(3.2%)(RR:0.78;95%CI:0.27-2.20),3名服用伊维菌素者(1.2%)和10名对照组患者(4.0%)在28天内死亡(RR:0.31;95%CI:0.09-1.11)。44名患者(9.0%)中有55例不良事件,其中33例为伊维菌素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腹泻,在伊维菌素组中发生14例(5.8%),在标准护理组中发生4例(1.6%)。在整个试验中,一共发生了五起严重不良事件,其中伊维菌素组有四起。两名患者心脏病发作,一名患有严重贫血,一名患者因严重腹泻导致液体流失而休克,而对照组的一名患者腹部有动脉出血。不良事件导致六名患者停止服用伊维菌素,三名患者退出研究。13例患者(2.7%)死亡,其中大多数死于COVID-19肺炎,没有死亡归因于伊维菌素。伊维菌素组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高,在试验环境之外需谨慎使用这种药物。

2022-03-03  (点击量:2816)

2月16日_免疫细胞靶向的SARS-CoV-2蛋白会引发蝙蝠冠状病毒的反应

Sciencedaily网站2月16日消息,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一项研究发现,SARS-CoV-2刺突蛋白上的肽或蛋白质片段(被称为S815-827)可成为COVID-19 mRNA疫苗的靶标。可在MERS-CoV病毒和其他动物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上找到同源物。 先前对引起普通感冒的各种人类冠状病毒的研究表明,S815-827肽的同源物,也称为表位(引发免疫反应的蛋白质或蛋白质的一部分),可被CD4+T淋巴细胞识别,这些细胞为免疫系统的抗感染细胞。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评估了38位接种了两剂Moderna或Pfizer-BioNTech COVID-19 mRNA疫苗的人对S815-827表位的T细胞反应。结果发现,16名研究参与者(42%)产生了针对S815-827肽的特异性T细胞。这表明相当一部分接种人群可能有T细胞产生对该表位的免疫反应。这种特殊的刺突蛋白成分在SARS-CoV-2感染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作用,而且其不太可能因突变而改变,因此其可能是未来COVID-19疫苗的潜在靶标,该靶标还有可能被用于开发针对广泛冠状病毒的疫苗。 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在疫苗接种者体内发现的表位特异性T细胞(识别和响应S815-827的T细胞)是否会与在其他冠状病毒刺突蛋白上发现的同源肽发生反应。结果发现,这些T细胞只能识别并响应S815-827及其同源物。此外,这些T细胞对大多数蝙蝠冠状病毒产生了免疫反应。即目前已有的COVID-19 mRNA疫苗引发的T细胞反应可以交叉识别蝙蝠冠状病毒,即其可诱导一些保护,以防止未来的人畜共患病爆发。另一项研究表明,MERS-CoV和猫冠状病毒的S815-827同源物也触发了表位特异性CD4+T细胞活性。这意味着未来可能能够开发出一种多价疫苗,以预防广泛的动物冠状病毒感染。

2022-03-02  (点击量:718)

2月17日_抗磷脂自身抗体可使COVID-19患者出现血栓

ScienceDaily网站2月17日消息,研究发现,在COVID-19患者血液中循环的抗磷脂自身抗体有可能使COVID-19患者出现血栓现象。研究人员分析了近250名COVID-19住院患者的血液样本,结果发现患者体内的抗磷脂自身抗体水平高于预期,这种抗体可使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狼疮和抗磷脂综合征)患者的动脉和静脉产生血液凝块。自身抗体是由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其错误地靶向并可能损害人体自身的系统和器官。 研究人员发现,COVID-19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可使小鼠体内发生严重的凝血现象。这可能是因为自身抗体似乎对构成血管内壁的内皮细胞造成压力,进而导致细胞失去防止血栓形成的能力。当内皮细胞被激活时,其会使健康的血管变得“粘稠”,并将其他细胞吸引到血管壁上,进而使血栓现象更易发生,这可能会影响患者体内的多种基本器官。相关研究发表在期刊《关节炎与风湿病学》(Arthritis&Rheumatology)上。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将抗磷脂自身抗体从COVID-19患者的血液样本中去除,内皮细胞促进凝血的活化功能就会丧失。但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分析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是否是导致凝血和COVID-19疾病严重程度增加的确切原因。该研究还表明,也许可以将用于治疗抗磷脂综合征的方法重新用于COVID-19疾病。

2022-03-03  (点击量:2767)

2月14日_科学家们提出引起长期COVID-19症状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CIDRAP网站2月14日消息,研究表明,一些COVID-19长期症状可能与SARS-CoV-2对迷走神经的影响有关,使用增强型外部反搏(EECP)增加血流量可改善其中一些症状,这些两项研究尚未经同行评审。 迷走神经从大脑进入躯干、心脏、肺、肠和几块肌肉,包括那些参与吞咽的肌肉。它在心率、言语、呕吐反射、食物从口腔到胃的转移、通过肠道运输食物、出汗和其他身体功能中起作用。SARS-CoV-2感染可能导致长期的COVID-19症状,例如发音障碍(声音问题)、吞咽困难(吞咽困难)、头晕、心动过速(心率加快)、直立性低血压(低血压)和腹泻。研究人员评估了2021年3月至6月在西班牙一家医院被诊断为患有COVID-19长期症状的348名患者的迷走神经的形态和功能。在这348人中,228人(66%)至少有一种症状可归因于迷走神经功能障碍(VND)。正在进行的研究涉及前22名被确定为至少有一种VND症状的参与者;其中91%是女性,中位年龄为44岁。最常见的VND症状是腹泻(73%),心动过速(59%),头晕,吞咽困难和发音困难(各占45%)以及直立性低血压(14%)。22名参与者中有19名(86%)有三种或更多VND症状,中位持续时间为14个月。超声检查显示,在6名(27%)参与者的颈部迷走神经发生改变,包括神经增厚和回声原性增加,这表明轻度炎症变化。胸超声显示10名参与者(46%)的膈肌曲线变平,表明呼吸异常。16名患者中有10名(63%)的最大吸气压力较低,表明呼吸中涉及的肌肉无力。18名患者中有13名(72%)饮食和消化功能受损,包括自我报告的吞咽困难。在接受胃和肠功能评估的19名患者中,8名(42%)将食物从食道移动到胃的能力受损,其中2名报告吞咽困难。19名患者中有9名(47%)患有胃食管胃酸反流,其中4名患者再次出现将食物转移到胃部的问题,3名患者患有食管裂孔疝(上胃通过横膈膜进入胸腔)。17名患者中的8名(47%)的声音障碍指数测试结果异常,8名患者中有7名患有发音障碍。研究结果表明,迷走神经功能障碍是COVID-19长期症状的核心病理生理学特征。 另一项研究评估了EECP疗法对50名COVID-19幸存者的效果。20名患者患有冠状动脉疾病(CAD),另外30名患者没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岁。研究表明,EECP使用收缩和放松小腿、大腿和臀部下部的气囊,为心肌、大脑和身体其他部位提供富氧血液。每次疗程需要1个小时,患者在7周内可能会经历多达35次疗程。所有患者在完成15至35小时EECP治疗之前和之后都完成了西雅图心绞痛问卷-7(SAQ7)、杜克大学活动状态指数(DASI)、PROMIS疲劳仪器、玫瑰呼吸困难量表(RDS)和6分钟步行测试(6MWT)。分析显示,经EECP治疗的COVID-19长期症状患者在各个方面都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改善,包括SAQ7的健康状况增加25分(范围,0至100),DASI的功能能力增加20分(范围,0至58.2),PROMIS的疲劳减少6分(范围,4至20),RDS的呼吸急促评分降低50%,6MWT增加178英尺。对于所有终点而言,患有COVID-19长期症状但未患CAD的参与者的状态与基线相比的变化是显著的,但是有或没有CAD的COVID-19长期患者之间没有差异。新的研究数据表明,COVID-19长期疾病是一种影响血管健康的疾病,也称为内皮功能障碍。EECP是一种非侵入性疗法,以前在对照临床试验中已被证明可以改善内皮功能。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研究参与者在研究开始时无法工作,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都能够成功重返工作岗位,这些患者表现出“脑雾”症状还有所改善。研究人员呼吁进行更大规模的对照组研究以验证这些发现。

2022-02-23  (点击量:225)

2月21日_科学家合成SARS-CoV-2病毒颗粒并发现刺突蛋白的转换机制

Medicalxpress网站2月21日消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了一种研究SARS-CoV-2的新方法。研究人员开发了最小化的SARS-CoV-2合成病毒颗粒,其可以结合SARS-CoV-2病毒的不同结构,如刺突蛋白。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在可控环境中研究单分子机制,以进一步操纵和调整病毒的各个部分。研究人员利用这项技术研究刺突蛋白,发现了一种转换机制。当病毒刺突蛋白与炎性脂肪酸结合时,刺突蛋白改变了其构象,进而使其对宿主免疫系统来说变得不那么“可见”。研究人员开发出的人造SARS-CoV-2病毒粒子具有与天然病毒相似的结构,但不包含任何遗传信息,可被安全使用。 研究人员首先使用人造病毒粒子研究了炎症脂肪酸对SARS-CoV-2刺突蛋白的影响。炎症脂肪酸在身体发生炎症期间会释放出来,其有助于促进免疫反应和愈合过程。刺突蛋白上有一个独特区域可以与炎症脂肪酸结合。但是,研究人员之前并不清楚这一区域的具体功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合作者现在使用其开发的人造SARS-CoV-2病毒粒子来研究这种确切的机制。结果表明,刺突蛋白与脂肪酸结合时,会改变其构象并“折叠”。这使得刺突蛋白不再与宿主的ACE2受体结合,同时能与该蛋白结合的抗体也越来越少。通过刺突蛋白与炎症脂肪酸结合后的“低头”,病毒变得不那么容易被免疫系统发现。这可能是一种避免被宿主发现的机制,以使其需要更长的一段时间引发免疫反应,进而提高总感染效率。研究人员开发出的人工病毒颗粒可能有利于进一步研究这一机制。

2022-03-03  (点击量:757)

4月1日_新冠基因组流行病学分析揭示疾病的传播与变异的出现和等位基因变异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4月1日在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ic epidemiology reveals disease transmission coupled to variant emergence and allelic variation”的文章。 文章称,传染数(R)是估计疫情期间病原体传播情况的一个指标。全基因组序列(WGS)分析发现病毒基因组存在突变。然而,以前的比较未能显示病毒基因组多样性、疾病传播和疫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直接关系。研究人员模拟了不同国家的COVID-19发病率曲线。WGS用于确定人群中的基因组变异,并作为创建病原体基因组特征(GENI)分数的基础,该分数与疫情曲线在四个不同阶段合并。传播时间的推断基于每月2个突变的突变率。R估计值揭示了受检国家的疫情进展、内部传播和可变感染动态的差异。研究人员观察到,除中国以外,其他国家的R估计值正准备进入快速传播和指数阶段。人口密度和当地温度与疫情进展没有明确的关系。将发病率数据与GENI评分整合后,发现基因组变异增加可导致新的变异,病例数量也将增加。整合疫情曲线、动态R和SNP变异发现,病例增加与传播基因组进化之间存在直接联系。通过将疫情曲线定义为四个阶段,并将各国的瞬时R与GENI评分结合起来,研究人员直接将单个疫情的变化与基于病毒基因组的变化通过SNPs联系起来。这使得研究人员有能力预测病例的潜在增加以及可能逃避PCR筛查的突变。通过使用瞬时R估计和WGS,疫情动态被定义为与病毒突变相关,这表明WGS作为一种监测工具,是预测每次疫情变化以提供可采取行动的决策信息所需要的工具。将流行病学与基因组测序和建模相结合,可以近乎实时地进行基于证据的疾病暴发跟踪,并提供预测性见解。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1-86265-4

2021-04-16  (点击量:621)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