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网 Information Network of Geo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岩土人才

岩土人才共计 56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何梁何利基金2021和2022年度获奖名单揭晓 2023-02-22

2月17日,何梁何利基金2021和2022年度颁奖大会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2021和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共授予112名杰出科技工作者。 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胡思得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林鸣院士。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授予66位在数学力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科学发现,或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下设青年创新奖、产业创新奖、区域创新奖三大类,共授予44位优秀科技工作者。其中,岩土力学与工程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龚晓南院士荣获2022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工程建设技术奖;香港科技大学吴宏伟教授获2022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工程建设技术奖。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旨在奖励中国杰出科学家,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29年来,共遴选奖励1526位杰出科技工作者,成为我国社会力量创建科技奖项的成功范例,为激发我国科技发展的活力、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获奖人名录(2021)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获奖人名录(2022) 查看详细>>

来源: 点击量:146

2 关于开展2023年“工程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培育工作的通知 2023-01-16

各关联协会、会员企业及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培养和造就工程建设科技发展事业青年后备军,我会决定继续开展“工程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培育工作,遴选一批素质优良、堪当重任、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遴选范围 工程建设企业一线青年科技工作者。 二、推荐程序 各行业工程建设协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筑业协会(施工行业协会)负责本行业、本地区的推荐工作。 国务院国资委监督管理的中央企业由集团公司总部负责组织推荐。 三、申报条件 (一)思想政治坚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具有优秀的科技创新潜能,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有创新前景,在工程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管理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三)年龄在38周岁以下(198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四)任职要求 1、担任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科技部门业务主管及以上职务;总承包一级企业科技部门负责人及以上职务。 2、担任甲级勘察设计单位部门负责人及以上职务。 3、担任国家技术中心研发部门负责人及以上职务,省级技术中心需担任副主任及以上职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发部门负责人及以上职务。 4、担任过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经理、项目总工,或者省部级科研课题负责人。 四、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应客观、准确、完整、真实,文字介绍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申报人的创新性成就和贡献。作为创新业绩证明的科技成果或工程项目,申报人应为主要完成人或主要贡献者。 (一)申报表(附件1); (二)主要科技创新成绩介绍(限2000字); (三)现任职务的任职文件或证明材料; (四)学历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和注册职业资格证书; (五)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含)以上科研项目的证明材料,包括科技研发项目合同(任务书)或立项批准文件; (六)省部级(含)以上科技奖、设计奖或专利奖证书; (七)省部级(含)以上工程质量奖证书及担任获奖工程项目经理或项目总工任职文件; (八)授权的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省部级工法等证书; (九)参与编写的国家、行业、地方或团体标准规范,包括封面、目录及参编单位和编写人员页; (十)发表的SCI、E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以及公开出版专著,包括封面、目录和正文首页; (十一)省部级(含)以上个人荣誉或称号证书; (十二)近三年参与省部级(含)以上学术会议并做主旨交流报告的邀请函或通知,限10件; (十三)社会兼职证明材料(各协会或学会任职情况)。 以上材料需提供PDF电子版,并分别按上述序号和内容命名,统一拷入文件夹(以申报人姓名+单位名称命名)。 五、其他事项 (一)各关联协会推荐的青年拔尖人才数量不超过50名; (二)国务院国资委监督管理中央企业的集团公司总部推荐的青年拔尖人才数量不超过30名; (三)各推荐单位应认真组织、严格把关,并于3月15日前将推荐函(盖章扫描件)、汇总表(Word版,附件2)和申报材料电子版发送至邮箱zsqxkjj 163.com,邮件主题为“2023青年人才+推荐单位”。 六、联系方式 闫敏010-63253481 孙鹤010-63253419 附件下载链接:https://www.cacem.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26&id=4416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3年1月11日 查看详细>>

来源: 点击量:68

3 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2-07-01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学会联合体: 为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部署,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按照中国科协2022年工作安排,根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实施管理细则(修订)》(以下简称实施管理细则)有关规定,现将第八届(2022-2024年度)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本届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资助对象 本届项目围绕“四个面向”,重点支持在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产业共性技术等方面潜心研究、有成长潜力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为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国内开展学术研究取得突出成绩、在国内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等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向材料、计算机、化学、环境、生命科学等创新活跃、产出丰富、人才体量大的学科领域适当倾斜,向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团队的青年成员、企业青年科技人才、工程技术人才适当倾斜。 本届项目拟资助对象为32岁(1990年6月30日以后出生)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以下简称被托举人)。 其中,中国科协通过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全国学会)和学会联合体选拔资助300名,给予每人每年10万元资助;全国学会和学会联合体通过自筹资金的方式选拔资助400名左右,资助金额不低于每人每年10万元。资助周期均为3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入选者和其他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不作为资助对象。同期申报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如同时入选,必须主动选择其一,并及时反馈。如隐瞒不报,查实后将取消入选资格,收回青托证书和资助资金。 二、申报对象 1.全国学会。曾获第七届青托项目立项的全国学会,申报名额原则上不超过第七届获得科协立项资助名额的1.5倍;其他学会申报名额原则上不超过2个。综合学科发展、行业需求和自筹资金能力,按需申报自筹名额。鼓励未获得过立项支持的学会参与申报。 2.学会联合体。曾获第七届青托项目立项的学会联合体,申报名额原则上不超过第七届获得科协立项资助名额的1.5倍;其他联合体申报名额原则上不超过本联合体参与申报学会数量的2倍。联合体各成员学会,综合学科发展、行业需求和自筹资金能力,按需申报自筹名额。鼓励未获得过立项支持的学会联合体参与申报。 三、申报方式 1.注册。申报单位须在“科创中国”平台(https://www.kczg.org.cn/)或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才培养跟踪服务平台(http://qingtuo.36ve.com)注册。注册时应先选择用户类别(全国学会用户、学会联合体用户等),使用项目联络人手机号码作为用户名,注册成功后即可登录账户进行项目申报。曾获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立项的单位,可使用已有管理员账户直接登录,进行网上申报。 2.申报。申报单位在线完成《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申报书》(以申报平台内版式为准,以下简称项目申报书)填写,下载打印带有自动生成二维码的《项目申报书》,《项目申报书》一式2份及相关证明材料按要求签字盖章后,报送至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科技人才服务处,并在信封上注明“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申报”字样。报送截止时间为2022年7月22日17:00,申报平台同时关闭。邮寄以邮戳时间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四、步骤安排 1.项目申报。各全国学会和学会联合体根据本通知要求,严格按照《实施管理细则》中的申报条件自愿申报。鼓励各申报单位建立完善青年人才专门工作机构和青年人才储备库。 2.项目评审。评审采取现场答辩、专家评议和无记名投票等方式组织。通过评审评选出拟定立项单位名单及资助名额分配方案。具体评审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3.项目公示。拟定立项单位名单及资助名额分配方案在中国科协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平台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申报单位,经中国科协审议通过后,正式确定立项单位,给予相应资助名额。 4.人才选拔。中国科协加强青托遴选指导监督;立项单位严格按照《实施管理细则》及相关工作要求,公正公平公开地选拔出有发展潜质的被托举人,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培养方案,按要求报送中国科协,签署年度《项目合同书》。 5.组织实施。中国科协按规定拨付项目经费;立项单位要强化人才培养理念,按照《项目合同书》、项目实施方案和培养方案要求,开展被托举人培养、服务工作,做好被托举人成长过程的跟踪记录,优化考核流程,接受中国科协的监督指导。自筹资金的立项单位须按照中国科协总体要求和工作进度统一组织实施。 6.验收和结项。中国科协对项目经费实际使用情况和被托举人培养工作进行年度检查。按《项目合同书》要求的项目完成时限前发布项目结项验收通知,组织开展财务验收和业务验收。 五、有关要求 1.以学会联合体形式申报本届项目,须征得全体成员学会同意,并指定责任学会专门负责申报及组织实施等工作。凡以学会联合体形式参与申报的,联合体成员学会不能再以学会形式单独申报;同时加入多个学会联合体的学会,只能选择参与一个学会联合体的申报;联合体统一申报自筹资金资助名额的,联合体成员学会不再单独申报自筹资金资助名额。 2.支持有条件的学会逐步扩大自筹资金资助名额。自筹资金资助名额可根据筹资能力按需申报。科协立项资助与自筹资金资助名额同等管理,统一开放申报、统一专家评审、统一选拔标准、统一托举支持。通过自筹资金资助被托举人的申报学会,须面向本学科领域开放申报,不得将自筹资金来源与资助名额、人选直接挂钩,不得限定自筹资金的资助对象;鼓励学会合法合规募集社会资金,促进资助资金来源多元化、资助对象开放化、管理基金化、使用规范化。 3.中国科协将建立青托遴选特派员制度,经授权后可对青托遴选全过程开展跟踪指导和监督检查。 4.申请人及所在单位、推荐学会或学会联合体须签署互斥人才计划审查承诺书。相关学会和学会联合体要本着精简、高效、务实的原则,减轻青年人才填报量。 5.在立项评审时,将适度增加对青年人才跟踪服务的指标权重,引导学会吸引青年人才在学会任职和参与学术交流服务。 6.特殊科技领域和创新争先奖获奖团队的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申报工作另行通知。 六、联系方式 1.材料接收 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科技人才服务处 联系人:戚嘉洳 联系电话:010-62165283 报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综合业务楼西706 邮编:100081 电子信箱:kjrc cast.org.cn 2.业务咨询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科创平台处 联系人:丁宁 联系电话:010-68581366 3.申报系统技术支持 联系人:朱晓晖 联系电话:010-57010738 中国科协办公厅 2022年6月23日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点击量:36

4 何满潮院士:钻研“深度”的“赶路人” 2022-06-28

何满潮,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矿业科学院院士、阿根廷工程院院士,矿山工程岩体力学专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矿山岩体大变形灾害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提出了“缓变型”和“突变型”大变形灾害的理论体系,研发了多套大变形灾害机理实验系统。研发的具有负泊松比(NPR)效应的恒阻大变形锚杆(索)新材料,成功应用于工程实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月18日,河南灵宝NPR试验基地。 当天,何满潮匆匆赶到位于伏牛山腹地的野外基地考察。 金属细边半框眼镜后面,这位66岁的矿山工程岩体力学专家目光深邃,思虑万千。 50岁之前,何满潮每年过半时间都在全国各地的矿山,经常下到千米的深井,进行现场试验。他谨记责任之重,“我们所做的研究工作,与矿工们的工作环境甚至是生命,都息息相关。” 近年来,何满潮带领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采矿工法——110/N00工法(无煤柱自成巷技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技术。与传统121工法对比,这种方法可将煤炭采出率从约60%提高至接近100%,而且能大大提高开采的安全性及实现开采的生态保护。该工法已在全国500多个煤矿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也适用于非煤矿山的开采中,被称为“矿业领域的第三次技术变革”。 湖南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优势矿产多且分布相对集中。何满潮建议:“未来在矿山开采方面,湖南可以多推行这种既节约资源又安全高效的无煤柱自成巷技术。”近年来,他带领团队与我省在科技、人才培养、装备研发等方面开展了相关合作。其中,“深井热害与矿井热能利用”研究成果在我省周源山煤矿等矿井成功应用,为湖南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与矿山岩体打交道,常常面临山体滑坡、塌方事故等危险。何满潮带领团队研究控制岩爆、冲击地压、软岩大变形等重大地下工程灾害,破解了一道又一道难题。 “采矿就是你拿走了自然界的宝贝,打隧道是你把岩体拿走了。如果你不给补偿,人家会生气,继而引发塌方、岩爆、隧道大变形等。”何满潮将复杂的问题解释得浅显易懂,“这种补偿不是我们买两斤黄瓜后付钱就行的事,所以我们提出了用新材料进行补偿。” 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大规模兴起。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隧道建设数量之多、技术要求之高、施工难度之大世所罕见,如川藏铁路就有近千公里“深埋超长”隧道。何满潮在考察和实践中发现,过去由国外研究学者提出且常用的——没有应力补偿的普氏法和有低应力补偿的新奥法,在川藏铁路这种以深部大变形岩体为主的超长隧道工程中“水土不服”。 于是,他带领团队“对症下药”,于去年提出了开挖补偿法,适用于在大变形岩体中的深部开挖,是一种以补偿原岩应力为目标的高应力补偿支护技术。该技术已在木寨岭隧道、昌宁隧道、他白依隧道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大跨度公路隧道得到了良好应用,隧道围岩大变形控制效果显著。 面向国家的一个个重大需求,“赶路人”何满潮殚精竭虑,醉心于“深度”钻研的初心始终未变。 来源:湖南日报年会特刊《院士专家风采》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点击量:44

版权所有@2018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武汉献情报中心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小洪山2号 邮政编号:43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