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Energy 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 Advanced ener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共计 1,885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强度是钢的7~9倍,“黑黄金”变身最长陆上风电叶片 2024-04-25

日前,由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生产的48K大丝束碳纤维风电专用料,被三一重能公司成功制造成131米全球最长的陆上风电叶片。 该叶片力学性能优异,凸显出大丝束碳纤维风电专用料在解决大型化风电叶片减重和性能提升方面的显著优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制造大型化风电叶片,必须满足叶片轻量化、高强度、高刚性等力学性能要求。传统的玻璃纤维材料当叶片长度超过120米时,就到达自身材料的性能极限,而碳纤维材料则可突破这一极限。 由上海石化碳纤维制造的该款风电叶片,使用全碳拉挤主梁,并配备先进的后缘辅梁和小腹板设计,通过优化主梁区域单双腹板组合形式,有效提升了超长叶片的刚性和稳定性。 查看详细>>

来源:能源界 点击量:1

2 紧凑型聚变反应堆电子温度破纪录 2024-04-25

据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报道,美国聚变能源技术公司Zap Energy采用独特方法——剪切流Z箍缩,使核聚变温度远远超过了1000万摄氏度,而且该设备规模比其他聚变系统小得多。 1000万摄氏度(大致相当于太阳核心温度)是核聚变温度的一个里程碑。自人类首次产生聚变反应以来的90年里,只有少数技术能使聚变等离子体电子温度达到1000万摄氏度。 研究论文详细介绍了Zap Energy公司的聚变Z箍缩实验(FuZE)。对1—3keV(千电子伏特)等离子体电子温度进行测量,大致相当于1100万至3700万摄氏度。实验中,电子能够快速冷却等离子体,突破了聚变系统的关键障碍。研究人员认为,FuZE是目前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最简单、最小且成本最低的设备。 要产生核聚变首先是产生等离子体,再压缩加热由氘和氚(两种重氢)组成的等离子体使它们的原子核碰撞和聚变。这种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比燃烧相同数量的煤炭要大1000万倍,但主要难题之一是使启动聚变反应所需的输入能量小于其输出能量。 Zap Energy公司的技术基于一种称为Z箍缩的简单等离子体约束方案。其中,大电流通过一根细小的等离子体丝输送。导电等离子体产生自己的电磁场,从而进行加热和压缩。Z箍缩方法从20世纪50年代就已存在,主要障碍是其等离子体寿命太短。此次,该公司在等离子体中应用了被称为“剪切流稳定”的过程,解决了这一难题。测量结果表明,聚变等离子体处于正常的热平衡状态。 新技术不需要昂贵且复杂的超导磁体或强大的激光器。与其他设备相比,Zap技术的成本更低,建造速度更快,而且能够快速迭代,生产出更廉价的热核聚变中子。 FuZE(聚变Z箍缩实验)等离子体发出明亮的闪光。图片来源:美国聚变能源技术公司Zap Energy 查看详细>>

来源:能源界 点击量:0

3 硬科技上线!含油污水精细化处理新途径 2024-04-24

油气开采、石油炼化、溢油应急处理等行业油水分离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油水分离处理的末端是进一步的精细化处理,也就是要将水中微量含油(通常为500mg/L以下)降至20mg/L以下,以达到回注、排放、排海等工艺和环保要求,含油污水精细处理系统是相关领域的关键装备之一。 传统的油水分离精细处理系统存在什么问题? 传统的油水分离和含油污水处理系统都是使用体积庞大的分离罐、沉降池、絮凝池和大型气浮池这样的大型设备。整个油水分离及精细处理系统占地大,造价高,而分离效率低,耗时长,且多是敞口设备。难以满足部分油田和炼化厂区以及海上石油平台封闭运行以确保安全的要求。此外,还有一些系统使用了精细过滤以及膜过滤,虽然效果很好但导致了后期的使用成本高昂,维护繁琐。 油水分离精细处理的新途径新技术 安徽中科引力科技有限公司独立研发的强旋流柱形旋流管阵+封闭式慢旋流气浮罐技术,有效解决了含油油水精细化处理系统所面临的这些难题。他是一种小型、快速、高效封闭的油水分离和污水精细处理系统,可适用于陆地油田、炼化、海洋平台及海面溢油应急处理等不同领域。安徽中科引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的特色是后期维护、使用成本非常低。油水分离和精细处理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是管道化的油水分离器、气浮选分离器等高效设备。 管道式油水分离设备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安徽中科引力科技有限公司核心团队)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等重大项目支持下率先研发,先后提出螺旋管式分离器、柱形旋流分离器(切向入口/轴向入口)、T型管分离器和偏心管分离器等管道化分离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油水分离的效率,为油水分离技术的发展和变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目前这些技术在部分油田和中海油海洋平台得到了应用和推广。 典型的含油污水精细处理系统 一套典型的含油污水精细处理系统由四根φ50mm、长1500mm的柱形旋流管+两个共8m3的慢旋流气浮罐的两级处理系统组成,整体系统全封闭运行,可将含油300mg/L以下的污水处理到含油20mg/L左右,使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回注、回掺、排放、排海或重复使用的标准,系统每天处理量可达1000m3以上。这种强旋流-气浮含油污水精细处理设备具有效率高、体积小、运营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边际油井产液就地分水后的回注,炼化厂的电脱盐污水处理等场合。 安徽中科引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含油污水精细处理系统如下: 查看详细>>

来源:国际石油网 点击量:6

4 我国海上油田精细注水取得技术突破 2024-04-23

光纤监测技术 给海上油田精细注水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由有限天津分公司和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 (以下简称“工程技术公司”) 联合研发的光纤监测传感器 近日在渤中29-4油田某井取得成功应用 为油田精细化注水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为了使油田持续高产稳产 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 国内外许多油田采用向油层注水的方法 为地层补充能量 以保持地层压力 提高油井采收率 注水管理水平的高低 决定着油田开发效果的好坏 同时影响着油田开发寿命的长短 据介绍 常规注水剖面监测工艺不够精细 无法实现长时间不间断测试 所得数据常常是“碎片化”状态 给油田实现精准注水带来较大障碍 为此 有限天津分公司和工程技术公司 联合成立攻关团队 经过数年攻坚 自主研发出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 该技术包括DTS(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 和DAS(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两部分 可以将光缆连接 并固定在油田生产管柱上 通过光纤技术 实时感知井筒内的温度变化 反映注水过程中的热量传递情况 解析注入流体的动态 实时捕捉微小的振动信号 识别液体流动、泄漏等现象 提供连续不断的监测数据 有助于油田管理人员及时发现 并追踪随时间变化的注入剖面动态 为油田分层注水效果评估和优化 提供更为丰富和准确的信息 为油田实施精细注水 提供实时精准数据支撑 科研人员表示 这一“革命性”技术突破 能够应用在生产井和注入井的 注水动态监测与剖面精确测试中 做到科学优化注水开发方案 助力油田稳产高产 有力推动我国海上油田数字化 智能化建设进程 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详细>>

来源:国际能源网 点击量:10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