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Energy 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 Advanced ener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动态资讯

动态资讯共计 10,940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6088米!渤海油田首口超深井诞生 2024-06-25

记者6月25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渤海油田首口超深井渤中19-6-D1井顺利完成全部钻井作业,该井井深6088米,创下渤海油田最深井纪录。 按照国际石油通用惯例,井深超过6000米的井为超深井。渤中19-6-D1井是渤海油田第一口超深井,投产后将用于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的油气采收。该井地质条件复杂,地层温度超过180摄氏度,井底压力最高56兆帕,钻井作业除了要揭开上部多个地质层位外,还需要穿过两座布满裂缝的地下潜山。 目前,渤海油田正在实施的渤中19-6千亿方大气田一期开发项目、渤中26-6亿吨级油田一期开发项目,是两个典型的大型深层油气田开发项目。两个项目完成后,可满足千万人口城市一年的基本能源需求。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能源网 点击量:1

2 甘肃省“快马加鞭”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 2024-06-25

乘风而起,向光而行。甘肃省扩大新能源领域有效投资,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在加快构建新能源体系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河西走廊新能源项目加紧建设。近日,酒钢集团智慧电网及新能源就地消纳示范项目金塔白水泉三期400兆瓦光伏发电工程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1.78亿元,建成后,年均发电量7.7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碳排放64万吨。张掖平山湖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初具规模,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送电前的各项试验和调试工作,为即将到来的送电阶段做准备。 眼下,总投资5.2亿元的清水盘龙山100兆瓦风电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是我省“十四五”第二批新能源项目,共安装20台单机5兆瓦风电机组。去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完成投资1.8亿元,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后,预计年发电量1.91亿千瓦时,年产值5875万元。 在庆阳,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配套工程——什社换流站,首档导地线展放完成,标志着工程全面进入架线施工阶段。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重大工程之一,计划2025年6月全部建成投运。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能源网china5e 点击量:0

3 2024年全球能源转型步伐放缓 2024-06-25

世界经济论坛(WEF)发表告《促进2024年有效能源转型》显示,尽管大多数国家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进展,但由于经济波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技术变革,全球能源转型的总体步伐在过去一年中有所放缓。在能源转型指数(ETI)跟踪的120个国家中,83%的国家在安全、公平和可持续性这三个能源系统绩效维度中的至少一个维度上比去年有所倒退。 欧洲国家在ETI排名中继续领先,在2024年排名前十。在过去的十年里,瑞典和丹麦每年都跻身前三。今年,紧随其后的是芬兰、瑞士和法国,它们是前五名中的新加入者。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分析,这些国家受益于对能源转型的高度政治承诺、对研发的大力投资、扩大清洁能源的应用,推动力是能源效率政策和碳定价。 德国位居第11位,其次是巴西(12位)、英国(13位)、中国(17位)、美国(19位)、而拉脱维亚(15位)和智利(20位)是前20名中的新成员,得益于其可再生能源的增加。 发达经济体和中国仍然主导清洁能源投资 报告称,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在能源转型绩效方面的差距继续缩小,但清洁能源投资继续集中在发达经济体与中国。 近年来,中国和巴西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主要归功于长期努力提高清洁能源的份额和提高电网可靠性。巴西成功地吸引了投资,这要归功于其对水电和生物燃料的承诺、太阳能的进步以及为创造新机会而制定的举措。 中国在2023年大幅扩大了可再生能源产能,并继续投资于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等清洁技术的制造。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能源网china5e 点击量:0

4 可再生能源发展“达标”需各国共同努力 2024-06-25

近日,国际能源署发布新闻公报(下称“公报”),呼吁各国制定明确计划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实现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3倍的全球目标。公报强调中国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所作的贡献:在目前国家自主贡献明确设定的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目标中,中国贡献占90%以上。 “达标”任重道远 2023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公正转型等多项议题达成“阿联酋共识”。该共识确定了将本世纪全球升温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总体目标,并争取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增至2023年的3倍,即达到1.1万吉瓦。 然而,国际能源署公报显示,在此前提交的194份国家自主贡献中,只有14份明确设定了2030年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目标,总计仅为约1300吉瓦。 国际能源署高级分析师海米·巴哈尔认为,一些国家通过为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制定激励机制,正成为比较大的可再生能源吉瓦级以上市场,这些市场起始水平较低,但预计将会很快实现自己的碳排目标。他认为,面对电网基础设施投资不足、需要快速低成本地整合可再生能源等现实挑战,国际合作极其重要,通过国际合作和公平竞争,能够更快更好实现全球近零排放的总体目标。 中国作出巨大贡献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中国作出巨大贡献。”巴哈尔说。 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用能结构不断优化。国际能源署公报显示,2023年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近350吉瓦,超过全球总装机容量的一半。近10年内,中国有望实现1200吉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能力的目标。公报认为,如果没有中国,其他国家需要将年增长率提高36%,才能实现全球预期目标。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新能源项目合作。过去10年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 美国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研究员塞西莉亚·施普林格认为,中国在实现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3倍的全球目标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了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通过开展人员培训、进行技术转让和项目本地化普及等,中国企业正在助力合作方培育经济新动能。 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COP28设定的全球目标仍然是可以实现的,各国政府必须迅速将承诺转化为行动计划。”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 国际能源署公报通过对全球近150个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分析认为,各国政府的国内相关目标要高得多,如果各国将其所有现有政策、计划和评估都纳入明年的国家自主贡献,将极大助力实现全球目标。这表明,各国有足够的空间使其国家自主贡献与当前国内目标保持一致,但各国需要加快落实。 彭博社分析称,这一目标所需的光伏增长目标和风电装机目标需要相关方共同行动才能实现。为了实现目标,相关方应清除可再生能源开发商的并网障碍,支持竞争性竞价,并鼓励企业签订购电协议。各国政府需要投资电网、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并确保电能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更好地促进新能源发展。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包存宽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处于“领跑”队列。中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总规模连续多年均稳居世界首位。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中国持续深化可再生能源领域国际合作,增加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额,积极帮助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绿色能源技术,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各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速全球能源绿色转型进程。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能源网china5e 点击量:0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