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机理研究

机理研究共计 511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2月21日_科学家合成SARS-CoV-2病毒颗粒并发现刺突蛋白的转换机制 2022-03-03

Medicalxpress网站2月21日消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了一种研究SARS-CoV-2的新方法。研究人员开发了最小化的SARS-CoV-2合成病毒颗粒,其可以结合SARS-CoV-2病毒的不同结构,如刺突蛋白。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在可控环境中研究单分子机制,以进一步操纵和调整病毒的各个部分。研究人员利用这项技术研究刺突蛋白,发现了一种转换机制。当病毒刺突蛋白与炎性脂肪酸结合时,刺突蛋白改变了其构象,进而使其对宿主免疫系统来说变得不那么“可见”。研究人员开发出的人造SARS-CoV-2病毒粒子具有与天然病毒相似的结构,但不包含任何遗传信息,可被安全使用。 研究人员首先使用人造病毒粒子研究了炎症脂肪酸对SARS-CoV-2刺突蛋白的影响。炎症脂肪酸在身体发生炎症期间会释放出来,其有助于促进免疫反应和愈合过程。刺突蛋白上有一个独特区域可以与炎症脂肪酸结合。但是,研究人员之前并不清楚这一区域的具体功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合作者现在使用其开发的人造SARS-CoV-2病毒粒子来研究这种确切的机制。结果表明,刺突蛋白与脂肪酸结合时,会改变其构象并“折叠”。这使得刺突蛋白不再与宿主的ACE2受体结合,同时能与该蛋白结合的抗体也越来越少。通过刺突蛋白与炎症脂肪酸结合后的“低头”,病毒变得不那么容易被免疫系统发现。这可能是一种避免被宿主发现的机制,以使其需要更长的一段时间引发免疫反应,进而提高总感染效率。研究人员开发出的人工病毒颗粒可能有利于进一步研究这一机制。 查看详细>>

来源: 点击量:757

2 2月8日_科学家解析带有Omicron抗体及ACE2的Omicron刺突蛋白的三聚体结构 2022-02-21

Science于2月8日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科技大学等研究机构的文章“Structures of the Omicron Spike trimer with ACE2 and an anti-Omicron antibody”,描述了带有Omicron抗体及ACE2的Omicron刺突蛋白的三聚体结构。 文章称,SARS-CoV-2变体Omicron已成为在全球流行的主要毒株。Omicron变体的大多数突变发生在其刺突蛋白表面,这改变了许多已有的、针对冠状病毒的抗体的效果。在ACE2结合位点,补偿性突变加强了RBD与ACE2的结合。热力学研究表明,Omicron变体刺突蛋白三聚体的RBD和apo形式都不稳定。ACE2-刺突蛋白复合体中一种不寻常的RBD-RBD相互作用支持开放构象,并进一步加强了ACE2与刺突蛋白三聚体的结合。研究人员已完成广谱治疗性抗体JMB2002的一期临床试验,该抗体对Omicron变体具有中和活性。JMB2002与RBD的结合方式不同于其他特异性抗体,其可抑制冠状病毒与ACE2的结合。 查看详细>>

来源: 点击量:185

3 1月20日_科学家揭示Omicron刺突蛋白与ACE2复合物的低温电镜结构 2022-02-09

Science于1月20日发表了哥伦比亚大学等研究机构的文章“SARS-CoV-2 Omicron variant:Antibody evasion and cryo-EM structure of spike protein–ACE2 complex”,描述了Omicron刺突蛋白与ACE2复合物的低温电镜结构。 文章称,新发现的Omicron变体很可能取代Delta变体成为在全球普遍流行的SARS-CoV-2变体。对Omicron变体刺突蛋白与人ACE2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的分析表明,受体结合域(RBD)中的R493、S496和R498位点发生了突变,与ACE2形成了新的盐桥和氢键。另外,Omicron变体刺突蛋白的其他位点也发生了突变,如可降低刺突蛋白与ACE2结合亲和力的K417N位点突变,这导致Delta和Omicron变体具有相似的ACE2生化结合亲和力。使用假病毒进行的中和试验表明,Omicron变体逃逸抗体的能力增强。Omicron变体逃逸抗体能力的增强以及在ACE2界面保留的强相互作用是Omicron变体快速传播的重要分子特征。 查看详细>>

来源: 点击量:132

4 12月23日_SARS-CoV-2可通过细胞间传播来逃脱免疫反应 2022-01-03

Phy.org网站12月23日消息,研究发现,SARS-CoV-2可通过细胞间传播来逃脱免疫反应。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细胞培养实验表明,SARS-CoV-2限制了可被抗体灭活的病毒颗粒的释放,而是将其隐藏在细胞膜内,进而实现细胞间传播。研究人员表示,这是一种较为隐蔽的传播形式。当SARS-CoV-2通过细胞间传播时,抗体对SARS-CoV-2的中和效果较差。 研究人员将SARS-CoV-2与SARS-CoV进行了对比,然后发现,虽然SARS-CoV疫情导致更高的死亡率,但只持续了八个月。而COVID-19大流行已经持续了两年,而且大多数病例无症状。研究表明,与SARS-Co相比,SARS-CoV-2感染细胞的能力更强。当自由漂浮的病毒颗粒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来感染靶细胞时,因先前感染和接种疫苗而产生的抗体对其具有一定的中和作用。另一方面,SARS-CoV-2在细胞间传播的能力更强,这使得抗体更难中和SARS-CoV-2。另外,与SARS-CoV相比,SARS-CoV-2与靶细胞膜的融合能力更强,这是病毒进入细胞的另一个关键步骤。这种更强的融合作用与SARS-CoV-2增强的细胞间传播能力有关。然而,过多的细胞膜融合会导致细胞死亡,实际上会干扰细胞间的传播。 研究人员还研究了ACE2受体的作用,ACE2受体是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质,SARS-CoV-2可通过其进入细胞。研究人员发现,表面上没有ACE2或ACE2水平较低的细胞可以被SARS-CoV-2穿透,从而实现强大的细胞间传播。然后,研究人员使用COVID-19患者的血液对SARS-CoV-2活病毒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SARS-CoV-2可通过细胞间传播来逃避抗体反应,但在无细胞传播模式下抗体对SARS-CoV-2的中和作用是有效的。 查看详细>>

来源: 点击量:168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