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网页快照
编辑精选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保护作用:尚未确定的治疗方案和机制
我们很高兴与您分享最近发表在Neuroprotection (NP)上的系列论文。本刊为完全开放获取期刊,可供全世界读者不受时间、地区限制,即时免费在线阅读。 扫码阅读文章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保护作用:尚未确定的治疗方案和机制 本文主要内容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逐渐退化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成熟的非侵入性脑部刺激方法,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神经性疼痛和中风后功能障碍。以往的综述和荟萃分析表明,rTMS对有认知功能障碍、神经精神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等情况的AD患者具有潜在疗效。然而,应用rTMS治疗的最佳方案和精确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阻碍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在本综述中,作者总结和讨论了rTMS治疗AD中与疗效相关的参数,包括刺激频率、模式、强度和线圈的配置。此外,作者还回顾了临床研究中对这些因素进行不同组合的rTMS治疗方案。根据综合分析后提出:多部位高频rTMS(HF-rTMS)方案对治疗AD具有良好价值,而应用于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楔前叶或小脑等部位的HF-rTMS等单部位刺激方案则需要在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中进行验证。 图1.用于增强AD患者认知功能的有前途的rTMS方案。(A)单部位刺激方案的代表性部位。(B)多部位刺激方案的代表性部位。AD,阿尔茨海默病;HF,高频;L-DLPFC,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LF,低频;L-IPL,左侧下顶叶;R-DLPFC,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R-IPL,右侧下顶叶;rTMS,重复经颅磁刺激。 此外,本综述的作者还对rTMS改善AD认知的神经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探讨。首先,rTMS可促进依赖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的突触可塑性,从而调节AD患者大脑中的网络连接活动和神经振荡。其次,rTMS对各种类型的细胞功能,如神经元死亡、海马神经发生(AHN)、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增多等均有影响。最后,在分子水平上,rTMS可抑制β淀粉样蛋白(Aβ)等关键病理因子,并指出铁硫簇组装蛋白1(ISCA1)可能是rTMS治疗AD的重要靶点。 本综述为经颅磁刺激治疗AD的未来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图2. rTMS治疗AD的神经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rTMS改善AD认知能力的可能机制如下:首先,经颅磁刺激可促进依赖于NMDAR的突触可塑性,从而调节AD患者大脑中的网络连接活动和神经振荡。第二,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神经元死亡、小胶质细胞增生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等各种细胞功能均有影响。第三,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抑制Aβ等关键病理因子,ISCA1可能是经颅磁刺激治疗AD的重要靶点。Aβ,β-淀粉样蛋白;AD,阿尔茨海默病;ISCA1,铁硫簇组装蛋白1;NMDAR,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rTMS,重复经颅磁刺激。 本文亮点 1. 刺激频率、模式、强度和线圈的配置是rTMS治疗AD的重要因素。 2. 多部位HF-rTMS治疗AD的方案,和应用于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楔前叶或小脑的HF-rTMS是AD治疗中很有前景的方案。 3. 新型间歇性rTMS治疗AD的方法成本低,且疗效持久。 4. rTMS改善AD认知功能的机制相互作用,涵盖对大脑网络、细胞和分子反应的调节。 How to cite:Zhu Y, Liao L, Gao S, et al.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Alzheimer's disease: undetermined therapeutic protocols and mechanisms. Neuroprotection. 2024; 1-17. doi:10.1002/nep3.40 专家点评 目前针对AD的治疗依旧面临诸多挑战,尚无有效疗法,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手段十分迫切。rTM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方法,展现出潜在的疗效,尤其在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方面表现出积极影响。然而,目前该方法的最佳治疗方案和确切机制尚不清楚,这阻碍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本综述对rTMS治疗AD的参数、方案及潜在机制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无论对临床rTMS治疗AD的工作开展,还是对rTMS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然而,本研究所提出的针对多部位HF-rTMS在治疗AD方面表现出的潜在价值,亦需要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未来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研究不同参数对rTMS疗效的影响,包括刺激频率、模式、强度和线圈配置等因素。通过深入探讨这些参数的组合,有助于优化治疗效果。此外,将rTMS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以实现持续的神经保护效果值得未来研究的关注,这可能成为未来临床应用的重要方向,为rTMS治疗AD提供更深入的证据和机会。 徐晓红 老师 | 致谢:审读,润色与点评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临床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长期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发病机制研究。已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Cell Death & Disease、Cell Reports等期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9篇。近年来承担及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8项。是Neurobiology of disease等多家SCI期刊的审稿人。 期刊介绍 Neuroprotection是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出版发行的唯一聚焦于神经保护以及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修复领域的国际化英文期。Neuroprotection于2023年9月创刊,创刊当月入选2023年“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由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吉训明院士担任主编,世界顶级神经生物学专家、英国华威大学神经科学的首席研究员Johannes Boltze教授,以及美国马里兰大学、影像引导神经介入(PIGN)项目联席主任Piotr Walczak教授担任共同主编。 Neuroprotection以出版高质量的文章为第一要务,描述神经保护和神经系统修复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突破,旨在能为神经保护领域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展示研究工作成果、交流思想、扩大影响的平台,推动领域内的学科发展,指导学术创新与医疗诊治思路转变,为下一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发展做出贡献。Neuroprotection同国际出版商Wiley合作,有较好的展示度和传播度。 关于期刊 Neuroprotection 是 中国科协卓越行动计划 支持刊物, 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 Open-Access期刊,已出版论文可以 免费 全文下载 标准Peer-Review流程,稿件处理及时 稿件处理费用(APC)由编辑部承担, 作者 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接收文章 免费 进行语言润色服务 所有已发表文章列表 关于投稿 非常高兴地邀请您向Neuroprotection投稿。我们相信您的支持将与本刊共同推动神经保护领域未来的发展! 发表文章类型:论著、临床指南或共识、综述、述评、社论、技术报告、评论文章、观点、病例报道、政策解读及读者来信等 官网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2770730x 投稿链接 :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neup 编辑部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 东河沿街6 9号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410 房间 电话 : 010-51322178/51322179 E-mail :neuroprotection@cmaph.org X (previousTwitter) :@NeuroPJournal Linkedin : neuropjournal 供稿:徐晓红 复核:王丽丽 审校:王宁宁 本文章为转载,其中的内容和观点不代表Wiley威立的立场 威立(Wiley)倡导知识向善。作为科研和学习领域值得信赖的领导者,我们提供前瞻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助力求知者应对重大全球挑战。在世界范围内,我们帮助创新者突破障碍,促进出版,赋能发现,发展职业,以教育和学习为本,塑造思想。威立与您携手解锁知识创造和管理,拥抱挑战,创造机遇。 点赞,在看,分享,来个一键三连吧!
From:
系统抽取主题     
(1)  
(1)  
(1)  
(1)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