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网页快照
大学教授的“读城记”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古雅。同样地,南京的“文学魅力”也是源远流长。刚刚闭幕的江苏书展上,著名文史专家、南京大学教授程章灿,携其书写南京的三部随笔集,解读他心中的“世界文学之都”。 2019年,程章灿教授的山围故国旧闻新语读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这一年,南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学之都”,南京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地位进一步彰显。2020年,程教授的《潮打石城》由凤凰出版社出版。2021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了他的《旧时燕》。连续三年,每年一部,三本解读南京、书写南京的随笔集组成了程章灿教授的“南京三书”。为何要书写南京?以什么样的视角解读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用什么样的方式讲述这座“文学之都”的故事?程教授用“南京三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世纪70年代末,程章灿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然而中文系才是他最初向往的专业。因此,本科毕业之际,他“抛弃历史”,选择报考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程千帆先生,并于1983年9月入学,真正踏足这座城市。从此,他在南京学习、工作、生活,至今已经近四十年。四十年里,除了沉浸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阅读、研究中,教书、治学,他喜欢在南京城里城外行走寻访、考察古迹,把文献中的金陵古城历史文化和当下生活中的南京城联系起来,出入古今。 程教授认为,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城市,或者游历一个城市,应该了解一些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掌故知识,才能更深地认识这个城市,认识我们当下的生活。如果你不知道、不了解你生活的这个城市,或者你住过、走过、路过的这个地方,那么这些地方的历史似乎和你毫无关系;但是,如果你了解了、读到了这些地方的历史和故事,读进了心里,就可以跨越时空,把500年前、1000年前,乃至2000年前重重叠叠的历史文化、传奇故事和当下联系起来,那么,这个地方就和你发生了奇妙的联系,在你心里鲜活起来。程教授说,正是因为想把这些个人的阅读与感想,这些了解到的历史故事留下来,分享给更多的人,所以他写下了“南京三书”。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唐代诗人刘禹锡曾这样吟咏金陵古城。程章灿教授介绍,《山围故国》和《潮打石城》这两本是姊妹书,书名取自刘禹锡的诗,写法也是一样的,每篇两三千字,类似于《世说新语》里讲一段小故事的写法,是“旧闻新语读南京”,或读胜地遗迹,或谈名贤奇士,或讲历史传奇,用今人的视角和语言讲述南京的历史文化小故事。《旧时燕》这本书曾在2006年由凤凰出版社推出第一版,当时的副标题是“一座城市的传奇”,而2021年由南大出版社再版时,副标题修订为“文学之都的传奇”,不仅凸显了南京这座城市在当下的文化身份,更重要的是强调南京的文学传统、文学魅力程教授认为,每一个到过南京、了解过南京的人,每一个阅读过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人,都会认识到,南京实在是一座文学传统非常丰厚的城市。《旧时燕》中收入的插图是明人陆寿柏所绘《金陵四十景图》,而写法上也有所联系借鉴。很多城市都有历史景点,有自己的“八景”“十景”等若干个文化景观,南京有“燕矶晓望”“秦淮渔唱”等,杭州有“花港观鱼”“苏堤春晓”等。这些景观名称讲究平仄,声音谐美,文采斐然。因此,《旧时燕》的24篇文章,相当于南京文化的“二十四景”,借鉴文化景观的命名套路,采用四言的方式为文章取名,讲究平仄调谐,如旧时燕子、金陵王气、虎踞龙蟠、青骨成神、六代乌衣、旧时王谢,等等,是用文字书写的“金陵二十四景”。如此,将历史故事、城市景观、文学书写融合在一起,“以读城为焦点,以文学为视角,以名胜为结构,讲述这座城市的故事。” 分享: .
From:
系统抽取对象
机构     
(1)
(4)
(2)
(2)
(1)
(1)
活动     
(1)
出版物     
(2)
(1)
(2)
(1)
(5)
(3)
(2)
(1)
(1)
(2)
(1)
(3)
(4)
(1)
(1)
地理     
(1)
(2)
(3)
(1)
(5)
(1)
(1)
(1)
人物     
(1)
(1)
(5)
(1)
(1)
(5)
(2)
系统抽取主题     
(1)  
(1)  
(1)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