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网页快照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档案学研究生培养与学科建设研讨会暨院友交流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0-12-08??点击数: (通讯员刘漫漫陈秀秀)档案学研究生培养在应对“双一流”形势、新文科建设和档案行业人才需求变化等方面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为进一步提升学院档案学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科发展实力与发展潜力,12月3日晚,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在线召开了档案学研究生培养与学科建设研讨会暨院友交流会国家信息中心王璟璇处长,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吕元智教授,南昌大学人文学院聂云霞教授,中山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李海涛副教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谭必勇副教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郝伟斌处长,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珊珊副教授,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赵跃副教授,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丁家友老师等应邀出席,学院院长陆伟教授、副院长王晓光教授,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夏义堃教授、肖秋会教授、程齐凯副教授等与会,系主任王平副教授、副主任胡吉明副教授主持会议。 陆伟在致辞中对出席本次会议的学界、业届院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希望大家积极为档案政务信息学科的发展建言献策。他希望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十四五”开局之年能够做好学科发展规划,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更上一层楼。他表示,学院全力支持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建设发展工作。 王平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工作、国际交流、科学研究等方面对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对系专业老师们为系学科发展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并表示感谢。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王璟璇认为,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应优化人才培养,结合国家背景下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开设数据处理、大数据统计等方面的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数据模型、算法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既懂业务,又懂技术,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李海涛提出,在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科两个核心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实训实践平台基地,让学生走出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丁家友指出,要积极探索档案课程改革,针对数据科学发展调整课程体系建设。聂云霞提出,要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针对文献遗产保护、大数据管理等设置实验课程,通过实验室平台建设实现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后续就业提供实践机会。 从合作交流的视角出发,王璟璇提出,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科要加强外部合作,积极向外走出去,使学术研究最终回归到行业应用,增强本学科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吕元智指出,要增强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科的开放程度,加强与图书情报等学科的联系和交流,提高学科研究和行业需求的契合度。李海涛郝伟斌表示,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国家档案局、档案行业的交流合作,积极拓展横向课题,使学科更好地落地接地。李珊珊从我校图情档学科内部合作和跨学科外部合作两个角度提出增强学科优势的意见。 在科学研究层面,吕元智谭必勇赵跃等提出,我校档案学科应多开展、多举办一些学术交流活动,搭建档案学术交流平台,树立武大档案学品牌优势,提高武大档案学科在学界、业界的影响力。聂云霞李珊珊丁家友等从学术期刊建设层面提出应打造具备武大特色的档案学期刊,为更多学术成果的传播提供平台,提高武大档案学科自信,增强武大档案学科话语权。 与会代表围绕此次主题进行了积极发言和热烈讨论,为我校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建议。夏义堃肖秋会对出席此次会议的院友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希望档案学科在方向引领和学术品牌建设方面积极进行拓展。最后,王晓光对新一届系领导班子提出期望,要将各位院友的宝贵建议应用到今后学科发展实践中,做好档案学专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凝练学科方向,找准专业定位,并预祝档案学科建设取得更大成绩。 本次研讨会是在提高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科教学与科研能力,进一步彰显武大档案学科优势的背景下开展的,不仅是对国家“双一流”建设、新文科建设政策的落实,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推动档案学术界、档案行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需要,更是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具体表现。此次研讨会为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全面做好“十四五”期间研究生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发展规划打下了良好基础。 .
From:
系统抽取对象
机构     
(6)
(1)
(1)
(1)
(1)
(1)
(1)
(1)
(1)
(1)
(1)
地理     
(1)
人物     
(2)
(3)
(1)
(2)
(3)
(1)
(2)
(2)
(2)
(3)
(3)
(2)
(2)
(3)
(3)
(1)
(1)
(2)
系统抽取主题     
(1)  
(1)  
(1)  
(1)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