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网页快照
117个「处方药」冲击3600亿市场!多个中成药在列...
编者按:本文来自米内网,作者苍穹赛柏蓝授权转载,编辑yuki 2023年中国零售药店终端(城市实体药店+网上药店)销售规模超3600亿元,同比增长6.35%。 随着越来越多的处方药转为非处方药,零售药店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扩容。 01 过百个处方药OTC 独家品种出圈,中成药霸屏 院内市场支付“天花板”逐渐见顶,让院外市场的吸引力加速释放。 随着医药行业发展提速和药品监管改革完善,近年来越来越多处方(RX)药转化为非处方(OTC)药,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用药选择和便利。 2020年以来,国家药监局至少发布了47则处方药OTC药的公告,合计117种药品(以产品名称统计),其中2020年有40个,2021年有39个,2022年有9个,2023年有18个,2024年至今有11个(按公告发布日计算),不乏阿胶胶囊、保妇康凝胶、小儿七星茶颗粒、维生素C咀嚼片等明星产品。 117个转OTC处方药中,独家品种有63个,其中中成药有49个,占比超七成;处方性质方面,双跨品种有40个,包括蒲地蓝消炎片、益母草软胶囊、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奥美拉唑镁肠溶片、乳果糖口服溶液等临床常用药。 按治疗大类统计,呼吸系统疾病中成药、呼吸系统化学药及妇科用中成药在数量上领跑,分别占27个、16个和13个席位;消化系统疾病中成药、消化系统及代谢化学药分别占9个和8个,补气补血类中成药、肌肉-骨骼系统化学药则各占7个。 2020年至今NMPA公布的处方药OTC药名单 注:带为独家品种(含独家剂型) 02 蒲地蓝消炎、玻璃酸钠...... 猛攻3400亿市场,云南白药、齐鲁潜力可期 受医保控费、合理用药及集采常态化等政策影响,处方药在院内市场频频承压,多个处方药纷纷转为OTC后,销售额及增速在零售药店终端屡创佳绩。 以“清热解毒”功效著称的蒲地蓝消炎片,2022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仅有几千万的销售收入进账;而在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超过10亿元,同比增长37%,云南白药、方盛制药在市场份额上遥遥领先。可见,这类治疗普通感冒咳嗽的非抗生素产品,零售市场显然比院内市场更吃香。 近年来中国零售药店终端蒲地蓝消炎片销售趋势(单位:万元) “人工泪液”玻璃酸钠滴眼液是治疗干眼症的主要药物之一。受集采影响,该药自2020年起在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逐年下滑,至2023年上半年止跌回升,同比上涨26%;而零售市场规模则保持增长,其中在2023年网上药店终端销售额接近7亿元,市场份额首超城市实体药店终端。 数据显示,玻璃酸钠滴眼液目前有37家企业拥有生产批文,齐鲁制药、扬子江药业、珍视明药业等23家企业通过/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该药作为集采大品种,随着获批过评企业增多,院端市场利润已被高度压缩,如今由处方药转为OTC,相关药企有望伺机加速零售市场的开拓,填补集采影响下产品利润的缺口。 玻璃酸钠滴眼液过评/视同过评企业情况 维生素C咀嚼片主要用于预防坏血病,以及各种急慢性传染疾病和紫癜等辅助治疗。从销售渠道看,零售药店终端为该药的主战场,2022年销售额突破7亿元,同比涨逾70%;反观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其销售市场则比较“低迷”。显然,对于一般维矿类保健品,考虑到购药便利性,零售药店终端无疑更受消费者欢迎,“处转非”更有利于该类产品市场规模的扩容。 近年来中国零售药店终端维生素C咀嚼片销售趋势(单位:万元)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零售药店终端化学药及中成药合计销售额逐年攀升;2021-2023年分别涨逾11%、13%和6%,2022年市场规模超过3400亿元,2023年再度突破3600亿元,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2020-2023年中国零售药店终端化学药及中成药总体销售趋势(单位:亿元) 03 “处转非”持续释放利好 药企、药店及患者等多方受益 伴随零售市场快速增长,不难窥见,处方药OTC对于药企、药店以及患者而言,都是利好。 对医药企业而言,在其原研药专利到期后,面临仿制药激烈的价格竞争,会出现院内销售骤降的情况,即专利悬崖;叠加近年医保控费、集采降价等政策冲击,一些原研药甚至因此退出市场。处方药转为OTC后,一方面能够使产品生命周期得到延长,另一方面能使药品受众拓宽,药企能获取更多收益,也拉动公司其他产品销售。 对终端药店而言,非处方药品类越多,越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处转非”药品在药店可以直接购买,有望增加产品销售量,扩大市场份额。若部分药品在处方药阶段就已经有良好市场基础,“处转非”进入更灵活的销售渠道后,将为相关企业带来更优的利润及发展机会。 对患者而言,根据《药品管理法》对处方药、非处方药甲类/乙类的分类管理要求,药品由处方药变为OTC之后,患者不需要医生处方就能在线下药店和线上电商平台购药,购药渠道增加,购药更加便捷,尤其利好部分需要长期购药的患者。 此外,在临床诊治方面,对部分小病来说,患者能通过自我诊疗、自行服药等方式达到治愈的效果,院端资源也更能向大病、难病患者集中。 总体而言,处方药转为OTC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趋势,也是一种有利于提高医疗效率和患者福祉的举措。不过,非处方药并不等于无风险或无限制,仍然需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使用。 END 内容沟通:13810174402 医药代表交流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 银发经济市场机遇交流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 左下角「关注账号」,右下角「在看」,防止失联
From:
系统抽取对象
机构     
(1)
(4)
系统抽取主题     
(1)  
(1)  
(1)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