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蓝细菌领域动态监测平台平台!登录 | 注册  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帮助中心  RSS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网页快照
人工智能时代的审美教育高峰论坛举行
人工智能时代的审美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美育演讲录》新书发布会”4月28日在上海天平宾馆隆重举行。此项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中国文艺评论(上海交大)基地、上海市美学学会、《艺术广角》杂志社、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三联书店共同举办。来自全国的3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齐红主持。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文艺评论(上海交大)基地主任王宁教授致欢迎词。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教授特致书面贺词。上海市美学学会会长祁志祥《艺术广角》主编张立军、上海三联书店总编辑黄韬、恒源祥(集团)党委书记顾红蕾分别代表各参办单位致辞。
自1901年蔡元培先生将“美育”概念引入中国,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美育”成为新式学校教育中与体育、德育、智育并列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在人民群众升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今天,“美育”工作被党中央提到非同寻常的高度。本次论坛上举行了《中华美育演讲录》发行仪式。该书作为恒源祥美学书系之一,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该书由王宁教授担任编委会主任、高建平教授担任名誉主编,祁志祥教授担任主编。演讲录既尊重思想多元,又注意建构一个主题,即继承亚里士多德和康德,提出“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指导人们从“快乐”和“价值”两方面去欣赏美、创造美。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不仅渗透进我们的生活,而且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使得审美教育面临着新问题,呈现出新特点。与会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审美教育与《中华美育演讲录》的意义精心准备,各抒所见,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关于人工智能与审美教育之间的联系,王宁教授充分肯定科学与人文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并介绍了上海交大人文学科与世界自然科学院院士对话的计划。中国文艺批评家协会原副主席毛时安先生以现代舞台艺术与计算机的合作产生的美轮美奂的声光电效果,揭示了人工智能在艺术美育中发挥的惊人作用,同时对其局限也提出反思。华东师大教授、上海交大访问教授、中国古代文论学会会长胡晓明对人工智能对人文领域的负面影响表示了深层担忧,指出人工智能无论怎样发展也代替不了人工努力和审美素养的积累。复旦大学教授、中国新闻传播学会副会长孟建提出,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我们要在哲学高度审视美育的内涵与价值,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审美理念和审美形态发生的重大变化,作出相应的应对策略调整。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院长欧阳友权教授结合自己对网络文学的研究,揭示了人工智能引发了审美主体从原来的人主体到现在的人机主体的变化,指出人工智能在音像视频自动生成中的巨大作用,提出对于人工智能给日常生活和审美教育的改变,应采取适应、学习、反思的态度,面对现实,迎接挑战。华东师范大学方笑一教授提出:我们既要承认人工智能的伟大成就和积极作用,也不应对人的主体价值妄自菲薄。人工智能的模拟再高端,也代替不了某人的鲜活演讲。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范玉吉就人工智能算法体现的伦理、立法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担忧和思考。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美学学会秘书长张永禄结合自己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和创意写作研究的经历,指出美育在疗救大学生精神创伤方面作用巨大,人工智能在这方面正扮演着新的重要角色。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中学特级校长陆旭东结合自己的教育数字化管理研究,提出既不能夸大人工智能作用、也不能忽视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远大影响。
关于《中华美育演讲录》,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原副院长袁济喜教授高度肯定《中华美育演讲录》不少讲题引导人们回到中国古典美学中去温故知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胡晓明教授指出,上海交大做美育不仅有天时地利,而且有人文传统。蔡元培先生是上海交大美育传统的奠基人。这部《中华美育演讲录》就是对交大美学传统的接续。辽宁文学院副院长张强对主管的《艺术广角》能参与“中华美育大讲堂”专栏的开设和《中华美育演讲录》的编撰深感荣幸,期待未来与上海市美学学会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有更深度的合作。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冯磊作为参办“上海美育大讲堂”的单位代表,回顾了蔡元培先生创立上海音乐学院的往事,表示美育始终是上海音乐学院肩负的使命和工作的抓手。此外,毛时安、孟建、欧阳友权、张永禄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韩振江、《学术界》副总编李本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编辑陈华积等人也对《中华美育演讲录》的编辑用心和在当下中国美育建设中的重要价值给与充分肯定。
上海市美学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访问教授祁志祥在会议总结中指出:面对人工智能对审美教育带来的变革,我们采取的合适态度也许是:既不能拒绝,而应积极迎接;也不能盲从,在表示敬畏的同时不失人类的自信。比如在座的各位学者未来的个性化的富有创造性的著述就不是人工智能可以取代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优秀的学者永远有存在的价值。《中华美育演讲录》是各方通力合作所做的有意义事件的历史记录。讲题接地气,保留演讲体,演讲者大都是与美育相关的国内各学科有着长期专业积累的名家。面对当下学界回避回答美本质造成的美丑不分的现状,相信会给读者欣赏美、创造美提供有益的启示。
作者:
人文艺术研究院
供稿单位:
人文艺术研究院
责任编辑:
栾金乐
主编:
郑茂
From:
监测目标主题     
(20)  
系统抽取对象
机构     
(1)
(1)
(1)
(3)
(1)
(2)
(1)
(1)
(2)
(2)
(1)
活动
出版物     
(2)
(2)
(2)
(2)
人物     
(2)
(1)
(1)
(1)
(1)
(2)
(1)
(2)
系统抽取主题     
(1)  
(1)  
(1)  
(1)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