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网页快照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新闻发布会
6月24日10时,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生态环境厅辐射源安全监管处(核安全监管处)处长汪源女士、副处长吴浩先生、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站长郭辉先生,向大家介绍我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处处长葛晗梅女士主持。 葛晗梅: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构建集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等领域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提出“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强调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主张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践行强化政治投入、国家责任、国际合作、核安全文化四项举措。 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组始终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全面落实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责任,统筹推进生态安全与核安全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辐射源安全监管处(核安全监管处)处长汪源女士、副处长吴浩先生、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站长郭辉先生,向大家介绍我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下面,先请汪源处长作介绍。 汪源: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感谢大家对我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是通报“十三五”期间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十三五”期间,在生态环境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们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核与辐射安全工作的安排部署,聚焦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两个现代化目标要求,监管法治化、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放射源实现全过程安全管控,辐射事故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核与辐射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核与辐射事业健康发展。近年来,全省核技术利用及电磁行业快速发展,截止2020年底,全省共有核技术利用单位1809家,在用密封放射源3357枚;射线装置5035台。110KV以上变电站751座,输电线路达4万多公里;广播电视发射台站、气象和民航雷达356台套。移动电话基站数超过29万个。 (二)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2014年10月,省人大颁布了《陕西省放射性污染防治条例》,为强化我省的辐射安全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我们先后印发了辐射环境监测机构管理、非经营性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管理、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等规范性文件,辐射安全监管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三)“放管服”改革取得实效。按照“合理放、规范管、优化服”的原则,我省印发了《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20年本)》及《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辐射类建设项目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指南》,精简和简化审批所需提供的申报材料达150余项,下放或委托辐射类项目的行政审批事项达75%以上。同时我们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许可和服务行为,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废旧源放射源回收备案、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豁免备案等审批(备案)事项实现了即来即办。2020年,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辐射工作人员辐射安全与防护上岗证网上考核工作,建设了专用5G移动终端,赴企业现场组织考试,保障了疫情期间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得到社会和企业的广泛赞誉。 (四)放射源实现全过程管控。全省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率、废旧放射源收贮率实现双100%的目标。辐射事故发生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无较大及以上辐射事故发生。陕西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安保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库区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目前,我省已建成辐射环境监测点位178个,其中国控监测点位52个,省控监测点位126个。主要包括电离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14个,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24个,自动监测实现了全省全覆盖;主要水体、主要水源地水质放射性监测点位41个、土壤放射性监测点位20个、陆地辐射环境监测点位23个、重点监管核设施周围辐射环境监测点位4个、电磁环境质量监测点位78个,监测点位基本实现全省全覆盖。2020年完成了1061个样品的采集与实验室分析工作,获取监测数据1737组,电离监测数据约52.5万条,有效数据获取率达99.2%以上;电磁环境监测数据约62.2万条,有效数据获取率达89.5%以上,辐射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监测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我省辐射环境质量良好。 (六)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和监测能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我省通过加强应急软、硬件建设,辐射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完成了危险放射源在线监控和失控预警系统建设,实现了危险放射源移动轨迹、使用活动实时查询和失控报警。成立了全国首支省级专业化辐射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置队伍,配备了高端应急处置与救援装备。强化省级辐射环境监测机构的应急能力建设,配备γ相机、机器人、大晶体搜寻系统等高精尖应急监测装备和车辆。坚持在演中练,每年我们组织1-2次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坚持在练中学,举办“应急预案培训及实源丢失搜寻应急演练”等应急和监测业务培训班十余期,共培训监测人员225人次。2019年,我厅成功举办“安盾行动-2019”陕西省处置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应急演练活动,省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等近200人进行了现场观摩,此次演练是全国首次模拟涉恐情况下核与辐射联动应急处置演练,涉及多部门协同作战,有效的检验了相关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得到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和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结合历次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监管新形势,2020年,我厅组织对《陕西省辐射事故应急预案》(2012年版)进行了修订,并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省、市两级和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十四五”工作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十四五”期间,核技术利用和电磁技术也将突飞猛进。以质子、重离子放疗为代表的核技术利用,以5G为代表的通讯技术,以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为代表的远距离智能化输变电技术等电离、电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层出不穷,将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发挥重大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对辐射安全防护设施和防护技术的有效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更是对我们的辐射安全监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新时代做好核与辐射安全工作确立了根本遵循。“十四五”时期,我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中国核安全观,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总要求和加快推进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以风险防控为核心,以能力建设为支撑,以核安全文化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驱动,通过优化监管方式、完善法规制度、补齐短板弱项,以高水平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助推我省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2021年是保障“十四五”顺利起航的开局之年,我们聚焦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领域的重点工作,着力完善监管体系,不断提升监管能力,为确保全省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保驾护航。 (一)科学谋划,编制好核与辐射安全“十四五”规划。 我们在全面总结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暨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实施成效的基础上,聚焦核与辐射安全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高质量完成《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暨放射性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持续推进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建设。 (二)持续发力,推动“放管服”改革成果落地见效。 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关键之举。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相关要求,进一步下放或委托辐射类项目行政审批事项,确保能“放”出活力,“管”出质量,“服”务到位。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等改革措施的实施,公开行政审查要点、办理指南、办事流程等,探索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等即办事项网上审批新模式。完善辐射工作人员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网上考核措施,持续推进政务全程网办和监管信息共享,逐步取消转让审批、异地备案的纸件办理,进一步提升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严格监管,持续加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监督执法力度。 一是强化高风险移动放射源的安全监管。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群众生命健康的辐射安全重点领域实行“双随机、一公开”和“全覆盖”有机结合。对移动探伤、放射源测井等高风险移动放射源的使用实现“全覆盖”的严格监管,依法严肃查处核技术领域的各类违法行为,杜绝重、特大辐射事故的发生。 二是加强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按照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实施方案(2020-2022)》的要求,2020年我厅已完成移动探伤、放射源测井企业的安全隐患排查及专项整治工作。2021年,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将严格按照我省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年度检查计划,扎实做好辐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同时对2020年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对未落实整改要求的企业予以严肃查处,确保取得实效。 (四)筑牢底线,稳步提升辐射环境监测与应急响应能力。 一是持续优化国控、省控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完善核与辐射环境质量、重点核设施周围核安全预警和核与辐射应急监测“三张网”,强化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二是完善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体系建设。完成市一级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的制修订与评估。加强应急演习和培训,突出平战结合。完成重点地区应急监测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实现国家、省、市之间应急指挥平台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三是持续加强辐射事故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加强各级辐射环境监测机构的应急能力建设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我们围绕“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的保障,有针对性的开展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按照新发布的《陕西省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修订)》,健全本级政府的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体系,提高各级人民政府以及生态环境部门的履职尽责能力,切实保护公众和从业人员健康,维护全省辐射环境安全。 (五)公开透明,稳步推进信息公开和科普宣传工作。 进一步落实地方委政府和企业的主体责任,督促各相关企业依法依规做好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工作。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丰富科普宣传载体。借助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结合4·15国家安全日、6·5世界环境日等时间节点,开展核技术利用、5G通信基站建设、核与辐射安全等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揭开辐射“神秘”的面纱,化解公众“恐核”心理,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化解辐射类项目“邻避效应”。 以上是本次新闻发布的主要内容,谢谢大家! 葛晗梅: 感谢汪处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陕西日报记者: 我是陕西日报记者,我想问一下“十三五”期间,我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网已经初步形成,请您谈谈相关工作开展的情况。 郭辉: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您的提问!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网络建设是我省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辐射环境质量连续监测,科学反映辐射环境质量状况实时变化的有效手段。2016年以前,全省只有西安宝鸡延安汉中4个市建有7个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这7个站在2011年日本“3.11”福岛核事故期间,为准确及时反映我省辐射环境质量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十三五”期间,为进一步提升我省辐射环境监测自动化水平,我厅大力推进全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网络建设。截止2020年底,全省建有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14座,实现地市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我们相继在各地市具有代表性的人口密集区及重点电磁设施周边,建设24座固定式电磁辐射在线自动监测站和一座移动式电磁辐射在线自动监测站,并建设显示大屏,用实时的监测数据,真实、客观和直观的反映了电磁辐射设施和设备周围的辐射环境水平,消除公众对电磁辐射的恐慌,有效地化解了电磁项目的“邻避”效应。谢谢。 葛晗梅: 请继续提问。 各界导报记者: 我是各界导报的记者,我的问题是刚才介绍陕西省辐射类项目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有很多新举措,请具体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吴浩: 好,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及生态环境部关于深化“放管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系列决策部署,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依据有关规定,并参照生态环境部相关法规的修订精神和兄弟省份“放管服”改革的有关做法,我们制定了《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20年本)》,本次修订主要对2019年目录中“核与辐射”审批权限进行了调整,委托或下放了生产、使用Ⅱ类射线装置及其退役项目;非跨市区的330千伏(含)输变电工程;不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广播电台、差转台、卫星地球上行站、雷达系统;涉及环境敏感区且100千瓦以下和不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电视塔台项目的环评审批权限,省级审批项目数量减少了75%。同时,我们对2018年版《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辐射类建设项目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指南》也进行了修订,进一步简化了环评审批所需提交的材料,增加了分级审批名录、技术评估要求、办事流程等方便企业办理许可事项的内容,减少了审批环节,提高了审批效能。 今年,我们将持续深化辐射类项目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将安全风险较小、技术要求相对简单的项目环评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或委托至地市一级。同时,开展辐射类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技术复核,强化辐射类建设项目的环评管理,加大对环评文件数据造假、内容抄袭等质量问题的惩戒力度,对环评文件存在质量问题的环评单位和编制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和失信扣分,牢牢守住环评审批的底线,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葛晗梅: 请继续提问。 省台新闻中心记者: 我的问题是我省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工作人员辐射安全与防护上岗证网上考核,极大方便了企业,请您介绍一下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郭辉: 谢谢您的提问!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关于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和考核的部署要求,2020年,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厅主动作为、精准发力,率先在全国组织开展辐射工作人员上岗网上考核。我们设置了专门考场,控制人数,小班循环考试;并且购置了移动平板电脑、人证核验系统和全过程录像等设备,实现了考核标准化、移动化、规范化。同时,我们开展“为企业上门送服务”活动,对考生集中、路途较远的核技术利用单位提供上门专场组考服务,减少了人员流动,极大方便了企业,也为企业依法开展核技术利用工作,确保辐射安全提供了根本保障。2020年全年,全省共组织考核139场,网上报名人数达8668人,实际参加考核人数7398人,其中上门组织考核24场,考核人数1599人,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节约经费约200余万元,得到核技术单位广泛赞誉。谢谢。 葛晗梅: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加,谢谢大家。 省生态环境厅辐射源安全监管处(核安全监管处)处长汪源介绍我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站长郭辉答记者问 省生态环境厅辐射源安全监管处(核安全监管处)副处长吴浩答记者问 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处处长葛晗梅主持发布会 打印 关闭窗口 分享到: .
From:
系统抽取对象
机构     
(1)
(2)
活动     
(7)
(1)
(1)
(1)
(1)
(1)
(1)
(1)
出版物     
(1)
(1)
(2)
(1)
(1)
(1)
(2)
地理     
(1)
(13)
(1)
(4)
(1)
(1)
(1)
(1)
人物     
(7)
(1)
(5)
(4)
(5)
(1)
(5)
系统抽取主题     
(1)  
(1)  
(1)  
(1)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