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蓝细菌领域动态监测平台平台!登录 | 注册  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帮助中心  RSS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网页快照
超20亿“神药”跌落!23款抗痛风1类新药来袭 仿制药出路在哪_新浪医药新闻
超20亿“神药”跌落!23款抗痛风1类新药来袭 仿制药出路在哪 . 来源: 米内网  作者:?玲珑  2021-11-01 A- A+ 日前,通化东宝抗痛风1类新药THDBH130片的临床申请获得CDE承办受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36款抗痛风新药(23款为1类新药)处于申请临床及以上阶段。米内网数据显示,受集采影响,近年来市场持续扩容的抗痛风制剂销售额首次下滑。集采常态化下,仿制药还有出路吗? 市场下滑近50%!抗痛风“神药”陨落 集采承压之下,近年来市场持续扩容的抗痛风制剂销售额首次下滑。 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抗痛风制剂市场逐年扩容,2019年突破20亿元,受集采影响,2021年H1销售额首次下滑,幅度近50%。 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抗痛风制剂销售情况(单位:万元) 来源:米内网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竞争格局 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抗痛风制剂主要包括非布司他、苯溴马隆、别嘌醇、秋水仙碱和丙磺舒,其中非布司他有“抗痛风神药”之称,2020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及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合计销售额超过20亿元。 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抗痛风制剂TOP3产品 来源:米内网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竞争格局 在集采之前,非布司他大有垄断市场之势。被纳入第三批集采后,其销售额大幅下滑。2021年H1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非布司他销售额同比下滑68.19%,占抗痛风药市场比重下滑近30个百分点。 除了非布司他,“二哥”苯溴马隆及“三哥”别嘌醇也已有企业过评,其中苯溴马隆已满足集采条件;别嘌醇有1家企业过评,1家企业还在审,此外多家企业备案了参比制剂。抗痛风药市场或将进一步萎缩。 创新药当道,23款痛风1类新药在路上 高尿酸血症是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慢性代谢疾病,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对高效安全的抗痛风药物仍然有迫切的需求。 目前国内已上市抗痛风药品种数较少,且部分药物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苯溴马隆疗效虽好,但存在一定的肝损伤,非布司他在肾脏安全性上优于别嘌醇,但临床中表现出增加不良心血管CV事件风险等。 令人欣喜的是,国内已有不少企业布局抗痛风新药研发,包括恒瑞、成都海创璎黎药业、交晨生物、康缘药业等。米内网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36款抗痛风新药处于申请临床及以上阶段,其中23款为1类新药。 国内部分在研的抗痛风新药 来源:米内网中国药品临床试验公示库 从药物类型看,化学药、治疗用生物制品、中成药各有18个、8个、10个。 在化学药方面,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抑制剂研发火热,该靶点药物可通过选择性抑制URAT1对尿酸的再吸收及增加尿酸的排泄,有效控制血液中的尿酸水平。目前研发进展最快的有恒瑞医药的SHR4640片、卫材的Dotinurad片,均在国内开展III期临床,其中SHR4640片有望成为抗痛风领域首个获批的国产1类新药。 日本富士药品的托匹司他是一种新型的高选择性、可逆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的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抑制尿酸的生成,该产品正在国内开展I期临床;此外,多家药企在开发托匹司他仿制药,包括西洲医药、艾格生物山东百诺等。 在治疗用生物制品方面,诺华的注射用卡那奴单抗(ACZ885)已完成III期临床,该产品通过抑制IL-1β这一痛风发作的重要致病因素,从而有效控制痛风急性发作;三生制药、修正的聚乙二醇化尿酸酶衍生物均在开展I期临床,该类型药物可通过催化尿酸氧化成溶解度显高于尿酸的尿囊素,从而达到降低血尿酸的作用。 在中成药方面,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的6类新药虎贞痛风胶囊已完成III期临床;两款1类新药芹槐胶囊、柏金颗粒获批临床。 集采阴霾笼罩下,仿制药还有出路吗? 抗痛风药只是笼罩在集采阴霾下的一个治疗亚类。 2018年至今,国家组织了五批六轮的药品集采,涉及药品超过200个,平均降价54%。米内网数据显示,200多个药品涉及40多个治疗亚类,集中在全身用抗细菌药、抗肿瘤药、糖尿病用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等。 以糖尿病用药为例,口服降糖药的“身影”首次出现在第二批集采,其影响于2020年开始显现,2017-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糖尿病用药销售额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2020年首次下滑,2021年H1下滑幅度进一步加大。 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排名前10的非胰岛素类降糖大品种,8个已被纳入集采,其中阿卡波糖片2020年降幅59.13%,2021年H1降幅73.58%,格列美脲片2020年降幅45.76%,2021年H1降幅66.52%......随着第四批、第五批集采陆续落地执行,叠加胰岛素国采以及未来将启动的新集采,整个糖尿病用药市场洗牌还将持续进行中。 集采“以价换量”,虽然销售量增加,但销售额大幅下降,相应市场规模缩水。部分人士认为,集采大幅度杀价对药企的打击很大,企业的利润降低了,会间接影响药企研发创新药的激情。 实际上,集采斩断了“带金销售”,目的是让长久以来价格虚高的仿制药回归理性,旨在引领企业从传统的重销售理念转向成本和质量竞争。 按照集采的规则,国家医保局评估集采品种成本后给出了最高限价,为企业留出一定的利润空间,并且反复强调“严禁超低价报价”,除了考虑到超低价可能影响供货或产品质量外,更重要的是希望推动国内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集采常态化之下,仿制药在于薄利多销,合理的生产利润才是赚钱的基本逻辑,而能够拥有成本优势显得至关重要。 一方面,对原料药的把控有助于控制成本,企业不一定要完全拥有自己的原料药厂,也可以通过协议、参股、合作等方式获得原料药。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做足功课合理报价,在集采中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可以预见的是,在系列政策下,普通仿制药薄利多销,部分高难度仿制药仍是蓝海,创新药将逐渐成为主要利润来源,药企仿创结合、由仿入创将成为必然趋势。 来源:米内网数据库、CDE官网等 注:数据统计截至10月29日,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收藏 点赞 痛风 集采 非布司他 高尿酸血症 扫描二维码,关注 新浪医药(sinayiyao) 公众号 360°纵览医药全局,365天放送新闻时事,医药资讯轻松一览, 精彩不容错过。 文章评论 登录 后评论 .
From:
监测目标主题     
(2)  
系统抽取对象
机构     
(1)
(1)
(1)
(1)
(1)
(1)
(1)
(1)
(1)
(1)
(1)
地理     
(1)
(1)
(1)
(1)
(13)
人物     
(1)
系统抽取主题     
(1)  
(1)  
(1)  
(1)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