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编译报道
  •  分类浏览
  • 摘要:

    卡塔尔壳牌研究与技术中心(QSRTC)通过其探索性研究项目HyPEC在绿色氢生产方面取得了重要里程碑。HyPEC项目,代表混合光电化学生产,专注于从废水中生产绿色氢。绿色氢被定义为使用太阳能或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生产的氢。

    该项目是QSRTC、卡塔尔德州理工学院(Texas A&M University)作为当地学术合作伙伴和印度国家化学实验室作为外部学术合作项目来开展。该项目得到了卡塔尔国家研究基金的资助。

    在大学实验室完成了初步测试和概念验证之后,在卡塔尔科技园(QSTP)建立了一个原型化学反应堆。在完成必要的安全审查后,试点项目成功地从废水和阳光中生产出绿色氢。

    QSRTC的Lina Rueda博士评论说:“尽管由于疫情和这一新研究领域固有的技术挑战而面临重大中断,但HyPEC团队的奉献精神和坚持不懈使持续进步成为可能。该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们期待着进一步开发该项目。”

    HyPEC项目目前处于试点阶段,正在积极生产绿色氢。这一成就标志着该技术的显著发展,并支持卡塔尔2030年国家愿景。

    卡塔尔德州理工学院(Texas A&M)研究生院副院长兼教授Konstantinos Kakosimos博士表示:“HyPEC项目是另一个成功的产学合作案例。它强调了合作、创新和环境责任的力量。随着卡塔尔继续迈向更绿色的未来,我们很自豪能够支持QSRTC开发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并在卡塔尔建立其技能和产能。”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 Rosatom 宣布,它已经开发出一种创新的结晶精炼技术,用于从废核燃料中净化和分离核材料。

    Rosatom称,其燃料部门和“突破”项目领域的科学家已经开发出这项新技术,该技术将在辐照铀钚(SNUP)燃料后处理设施中实施,该设施是正在托木斯克州谢韦尔斯克西伯利亚化学联合企业基地建设的试点能源综合体(ODEK)的一部分。

    Rosatom的Proryv项目旨在实现封闭式核燃料循环,最终消除核能发电产生的放射性废物。ODEK 综合设施包括一个燃料生产/再制造模块,用于生产快堆的致密铀钚(氮化物)燃料;一个配备 BREST-OD-300 铅冷快中子反应堆的核电站;以及一个废燃料再处理模块。

    该公司表示,结晶技术有望成为从辐照 SNUP 燃料中分离出的核材料(铀、钚和镎)净化过程的最后技术阶段。结晶精炼技术将确保废核燃料再处理过程中的高安全性。该技术流程将能够同时净化和分离铀、钚和镎,从而消除了将钚作为单独产品分离的可能性。因此,该技术完全符合核不扩散制度。

    据了解,与用于净化核材料的提取技术不同,结晶会产生较少量的二次废物,包括因为仅使用硝酸溶液作为试剂。这项技术将提高废燃料再处理过程的环境安全性。

    辐照燃料再处理技术对于 ODEK 的核燃料闭环循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废燃料中分离出来的材料经过再处理后将被送去制造新燃料。未来,该系统将逐渐实现几乎自主,不依赖外部能源供应。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近日,东北油气分公司位于松北新区的探井新胜1井开钻。这是该公司部署在黑龙江新矿权区的首口探井,设计井深4980米,目前正按照工程设计安全高效施工。图为该井钻探现场。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6月5日,国网新疆电科院召开技术讨论会,对全球首个百兆瓦时级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电站的测试工作进行总结,讨论国家标准制定计划。

    全球首个百兆瓦时级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电站性能测试,于5月30日在新疆哈密华润咸水泉风电储能一电站完成。由23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攻关团队,历时51天,完成了10大项、55小项、826个测试点位的试验任务。攻关团队针对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的技术特点,设计了“单元级、多单元级、整站级”3个维度的测试方案,完成了相角跳变、宽频振荡等测试项目。

    据了解,本次测试的全面性与深入性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首次实现了百台以上储能变流器并机运行的整站测试。攻关团队通过参数整定及优化,解决了大规模构网型储能电站的多机并联运行稳定性难题。首次开发并成功应用了构网型储能电站智能控制器,实现了大规模构网型储能电站的参数批量修改、一键黑启动等。

    下一步,攻关团队将进一步加快《构网型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测试规程》等3项国家标准制定,为新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海南岛东南海域的陵水36-1气田,平均水深约1500米,平均气层埋深210米,探井测试无阻天然气流量超1000万立方米每天。陵水36-1气田的勘探发现,标志着我国超深水超浅气层领域勘探获重大突破。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随着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复兴区块兴页L9号试采站近日投入运行,气田页岩油日产量达110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复兴区块是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页岩油气富集的重要地区。今年1月,集团公司部署在该区块的重点预探井兴页L9HF井试获高产页岩油气流,实现了四川盆地侏罗系页岩油气的勘探突破。

    为加快复兴区块页岩油气上产步伐,江汉油田组织技术团队认真开展页岩油气井的常规监测、压力监测、井下流体分析、试井等工作,积极评价油气井初期产能、优化生产制度、完善试采与投产方案等,全力完成试采站建设和油气井投产工作。目前,该区块已投产油气井18口、建设试采站11座。

    近年来,江汉油田积极联合科研、施工单位,深入开展油气藏特征研究、井组试验、钻井、压裂、试采等工作,形成了一套具有江汉特色的页岩油气开发技术,收到良好开发效果。针对复兴区块油、气、水、蜡同产的开采难题,该公司独创了集成三相分离、清防蜡、机抽强排、油气井带压防喷、轻烃回收等工艺的页岩油气开采技术,推动页岩油气资源高效开发。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1至5月,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累计实现煤炭产量2628万吨,同比增加46万吨;煤制油化工品产量498.59万吨,同比增加90.35万吨;铁路运量2927.85万吨,同比增加398.12万吨,创历史同期新高,为区域能源稳定供应提供了坚实支撑。

    2024年以来,宁夏煤业通过优化煤炭生产组织,加强煤层配采,科学研判每日生产情况,按计划分解产量进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释放煤炭产能。新疆大平滩煤矿项目的复工建设,维华矿业鹰骏一号煤矿项目的开工建设,对宁夏煤业加大优质煤炭资源接续,持续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再添新动能。在煤制油化工品供应方面,公司积极开拓煤制油化工产品市场,加大定制化和专用料销售力度,充分利用一体化运营优势,打通铁海联运新通道,布局台州、汕头、成都、临沂、喀什五个区域销售中心,常驻市场前沿,为巩固并开拓市场份额创造新途径。1至5月,完成产品销售251.29万吨,超销7.65万吨,聚烯烃产品出口完成2.64万吨,超计划0.64万吨。

    宁夏煤业还加强了与铁路、公路等运输部门的合作,确保了能源产品的及时运输和供应。西部创业充分发挥协同优势,结合运输生产实际,科学实施“提运力、增运量、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工作主线,高效统筹运力资源,稳步提高运输质量与效率,充分保证煤炭、化工、油品等重要物资运输任务,为能源保供奠定了运输基础。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俄罗斯媒体报道称,俄国家原子能集团向中国发送了用于两座核电站的关键设备。

    据报道,俄国家原子能集团向中国发送了田湾核电站8号机组的稳压器;3号机组的反应堆堆芯应急冷却系统的4个蓄压箱和徐大堡核电站4号机组的反应堆蒸汽冷凝装置。

    俄国家原子能集团指出,发货前,所有设备都在中国专家在场的情况下进行了最终测试。

    中国江苏省田湾核电站是俄罗斯和中国在核能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俄国家原子能集团目前正参与在核电站建设两个发电机组。在位于辽宁省的徐大堡核电站,俄国家原子能集团也在建造两个发电机组。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日前,中国能建重点研发项目“热核聚变发电岛概念设计研究”顺利通过专家结题评审,该研究项目由中国能建广东院牵头、中国能建东北院、华东院和中国科学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共同参与,是在中国自主设计研发的热核聚变实验堆基础上,在工程应用领域展开的一次重要探索与尝试具有开创性意义。

    “人造太阳”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

    热核聚变是一种核反应的形式,即氢原子核(氘和氚)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氦)时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如能使热核反应约束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人们的意图有控制地产生和进行,即可实现受控热核反应。

    太阳产生能量的过程,其实就是热核聚变的过程,因此,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又被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该实验堆项目一旦成功,人类将有望获得最清洁且取之不尽的能源。

    目前,中国以开发聚变能源为目标,采用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线。按照计划,中国将于2035年建成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 ( China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调试运行并开展物理实验,到2050年开始建设商业聚变示范电站。因此,现阶段对热核聚变发电开展前期技术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前瞻性意义。

    创新先行 探索热核聚变发电厂概念设计

    2021年底,中国能建热核聚变发电岛概念设计研究项目正式立项,主要探索热核聚变输出与发电机组输入之间的匹配问题,以及热核聚变不同设计参数下常规岛发电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发电机组需要持续稳定的能量输入,而CFETR聚变堆的能量输出具有周期性间断、热功率断崖式变化等特点,这是设计核聚变发电厂必须解决的难题。

    课题组通过深入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采用储能缓冲系统(储能岛)来解决核聚变输出与发电机组输入之间的匹配问题,使热核聚变一回路能量通过“削峰填谷”的方式实现稳定输出。同时,课题组还结合储能岛特点,进一步研究了常规岛发电机组选型、参数匹配和辅助系统配置等问题,形成了一套可行、安全、经济的热核聚变发电常规岛技术方案。

    评审专家组对项目成果给予高度评价:“项目结合中国自主化聚变堆CFETR能量输出特性和设计特点,提出通过储能缓冲系统稳定核聚变能量输出的解决方案,为稳定发电、供热创造条件。同时,针对储能形式、储能介质、运行模式、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等内容进行研究探讨和经济性评估,提出了一套经济可行的热核聚变发电、供热常规岛技术解决方案,为未来核聚变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能源界网讯:6日,从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获悉,今年前5个月,我国最大超深油田——塔里木油田富满油田加快提升原油生产能力,已完井试油的15口井中,有10口日产量超过百吨,开发井成功率、高效井比例实现稳步增长。

    富满油田位于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我国目前油气资源量最大的超深油田,油藏普遍埋藏在7500米至10000米的超深层,油气资源量超10亿吨,具有世界罕见的超深、超高温、超高压、高含硫等特点。

    面临世界级勘探开发难题,塔里木油田创新发展地质理论,深化油气富集规律,推动富满油田含油气范围不断西延、东扩、南进、深拓,油气储量连年高峰增长。同时,攻克了超深复杂钻完井及效益建产技术,支撑该区块打一口8000米超深井,由以往“一口井打一年”缩短至“一年能打两口井”,最快90天内完钻。

    “地质理论和工程技术的进步,解放了一批深地油气藏,支撑富满油田成为我国8000米级超深井最多的油田,已累计钻成130多口超8000米的超深井。”塔里木油田哈得采油气管理区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王小鹏介绍,今年3月4日,我国首口万米深井——深地塔科1井在富满油田突破万米大关,成为世界陆上第二口、亚洲第一口垂直深度超万米井。

    2023年富满油田油气产量突破400万吨大关,成为我国在7500米以深建成的规模最大、开发效益最好、上产速度最快的油田,为我国超深油田规模上产、效益开发提供了“塔里木方案”。“下一步我们将加速释放产能,推动富满油田2025年建成年产油气产量500万吨的超深大油田,不断增强端牢能源饭碗的底气和实力。”王小鹏说。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