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编译报道
  •  分类浏览
  • 摘要: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动力电池更新换代”。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我国电池回收技术与行业发展现状如何?如何完善现有政策以应对国际竞争?记者采访了相关产业的企业与专家。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壮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快速成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动力电池占新能源汽车生产阶段碳排放量的50%左右,建立健全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体系,对提升整个产业资源利用率水平、减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十分重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表示。

    电池梯次利用

    破解资源矛盾

    截至2023年末,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041万辆,动力电池回收也随保有量增长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按照车企质保条件,动力电池最大容量如果衰减到低于70%至80%,可能就需要更换电池。“去年动力电池退役数量同比增长超140%,进入退役增长期,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正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帅石金认为。

    动力电池回收后,要按最大剩余容量进行梯次利用。北京赛德美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小勇告诉记者,若电池容量处于60%—80%之间,可以用于电动叉车、两轮电动车、大型储能电站等;电池容量处于20%—60%之间,可以用于小型储能电站、通信基站、太阳能储能系统等;电池容量低于20%,就要报废并进行专业拆解,提取其中有价值的金属进行循环利用。

    这其中,不乏锂、镍、钴、锰等珍贵资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是‘城市矿山’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每年可满足我国新能源汽车20%的锂、11%的镍和25%的钴的资源需求,降低我国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的进口依赖。

    回收技术发展

    商业模式形成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含有一定成分的有害化学物质,如果不能及时有效通过正规专业渠道回收将造成环境污染。

    “无论从环境保护还是能源再生利用角度看,解决动力电池退役回收循环利用问题都是功在产业、利在国家的大计。”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明确和落实动力电池回收主体责任尤为关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相关政策,我国近年来逐步建立了车用动力电池等产品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这意味着动力电池企业、汽车生产企业应按照规定以自建或者委托等方式建立与产品销售量相匹配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在多项政策和市场机制共同促进下,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领域逐步形成了由主要动力电池厂商、新能源整车企业、锂电材料企业与有资质的专业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企业为主体的回收模式。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末,国内已有162家汽车生产企业和77家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企业共设立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10507个。

    与此同时,动力电池回收技术不断进步,提升了回收效能,也为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作为新能源汽车产销的第一大国,不仅动力电池回收数量领先,部分电池回收技术已居世界前列。”赵小勇表示,在回收技术上,国内行业物理法与化学法(湿法)并行。其中物理回收法的环保、成本优势日益凸显,可实现全封闭全自动的拆解工艺,不会产生二次污染风险,也没有废水废渣排放,是回收磷酸铁锂和碳酸锂电池的优选。

    理论上电池材料拆解回收占比越高,动力电池成本越低。“先进的技术、工艺加上专业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不仅能给回收企业带来收益,也会给动力电池产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深圳乾泰能源再生技术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经理胡军伟表示。

    政策不断完善

    助力产业出海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相关政策体系正逐步健全。2018年至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公示5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白名单,入选企业有156家。“入选企业在设备、工艺、设施等方面均有严格的技术、环保等指标要求。”胡军伟表示,采用白名单制度,对行业发展可以起到有效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去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全国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的政策制定和监督管理原则;规定汽车生产、电池生产、梯次利用企业应承担的产品回收责任;涵盖了研发、设计、生产、运营、报废等环节的管理。“政策压实了经营主体责任,构建了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的监管闭环。”付于武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被列入鼓励类目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大力推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质量认证,研究制定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开展清理废旧动力电池“作坊式回收”联合专项检查行动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和先发优势,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也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帅石金表示。

    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已成为行业热点。如进入欧盟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企业要提供符合欧盟有害物质含量限定标准的成分说明、碳足迹标签、电池“数字护照”等,并对动力电池回收提出了明确要求。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增加,动力电池回收领域也必须制定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的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认为,我国正在积极构建适应新时期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新发展格局,如《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中就提出,建立健全动力电池生态设计、碳足迹核算等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制定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国际标准,推动标准规范国际合作互认。

    有机构表示,到2030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量将达到602.8万吨,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无论是从国内市场还是从国际竞争出发,建设‘政产学研用’全方位协同的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新生态、新业态十分必要。”付于武说。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7
  • 摘要:
    近日多部门发布多项经济数据,这些数据勾勒出经济上扬曲线,传递经济发展信心:2024年前4个月我国外贸回升超预期,3月、4月中小企业指数连续两个月回升,物流业景气指数和零售业景气指数连续增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一系列数据展现出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 外贸回升超预期 海关总署5月9日发布数据,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81万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受船舶、电动汽车、工程机械、体育用品出口快速增长拉动,我国出口7.81万亿元,同比增长4.9%。进口则延续向好势头,进口6万亿元,同比增长6.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前4个月的外贸数据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进出口都有比较明显的增长,进口增长更快一些,这表明国内的投资和消费需求都在上升;出口展现出的积极态势,反映了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比预想中好,也表明我国整体出口的竞争力在持续提升,我们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也保持着稳定向上的势头。 物流和零售景气指数稳健上升 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为50.9%,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持续保持稳健上升态势。从行业分类看,商品经营类指数、租赁经营类指数、电商实物总销售额指数,较上月均有上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3.2,环比提高0.7点,自2019年12月以来首次突破113点。4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4%,环比回升0.9个百分点,物流业景气水平继续提升,物流活跃度增强。 物流业和零售业景气指数的上升,不仅反映了物流和零售行业的活跃度增强,也预示着整体经济环境的积极改善和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经济学者盘和林认为,指数向好主要是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叠加更为主动的货币政策,让投资者、消费者和中小企业家的信心修复,需求稳步回升。盘和林表示,未来促消费关键在稳定居民收入预期,这样才能更好地提振消费需求。 今年4月份,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为127.9点,比上月提高0.2点,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25%。对此,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赵川表示,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的增长反映了农村电商物流的快速发展趋势,这得益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新的增长动力由城市转入乡村,为农村电商注入动力,推动农村经济繁荣。这些都预示着未来电商物流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增长机遇。 中小企业发展质量不断改善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相关数据显示,4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4,比上月上升0.1点,连续两个月回升,高于2022年、2023年同期水平。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持续向好是一个积极信号,充分反映出当前中国经济良好复苏的局面正不断加强。今年前4个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总体呈现上升态势,说明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中小企业总体在持续恢复。 中小企业牵动了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与就业和民生等方面密切相关,而经济复苏的进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盘和林认为,近期各地针对消费品、汽车等以旧换新出台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各种补贴优惠吸引消费者参与换购,以旧换新的订单量上升,一方面改善供给,另一方面也改善需求,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产销都有推动。 此外,金融管理部门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规模,继续加大对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也使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持续得到改善。专家表示未来应为中小企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为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创造发展机会。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4月,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质效不断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数据显示,4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89.93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4.92万亿元,同比增长9.1%,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前4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19万亿元。从投向看,中小企业信心稳步回升,生产投资更具活力,绿色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保持30%左右的高位,“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增速近20%,为经济持续注入新动能。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已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力点。”中国建设银行战略与政策协调部总经理乐玉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五篇大文章涉及的领域都是百万亿级的“大赛道”,有助于推动金融业摆脱对房地产、基建等大行业、大企业的传统路径依赖,不断培育新的业务与盈利增长点。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10
  • 摘要:

    记者今天(16日)从国家管网集团了解到,我国首座盐穴储气库——金坛储气库日供气能力达2700万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年工作气量达10.54亿立方米,突破10亿立方米大关。

    作为长三角地区天然气管网的重要配套设施,金坛储气库投用至今已累计建成投产40口注采气井,先后开展注采作业72轮次,采气规模近57亿立方米,相当于替代标准煤75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800万吨,为优化长三角地区能源结构,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9
  • 摘要:

    5月15日,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研制建设的亚洲最大、我国首个火箭发动机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考台点火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该试验台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具备试验能力。

    该试验台可实现发动机在千帕级以下真空工作环境中,持续千秒高空模拟试验能力,填补了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的空白,将为我国重大航天工程提供重要保障条件,为后续重型运载火箭试验条件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 | 点击量:8
  • 摘要:

    中新网北京5月15日电 (刘思皇 张素)“经过一年奋战,我们研发的绿色低成本钠离子电池进入中试阶段,预计今年四季度可以进入产业化生产。”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郑奇峰近日受访时说。

    2023年3月,“华南师范大学—耐普电源绿色低成本钠离子电池研发中心”揭牌,郑奇峰担任研发中心副主任一职。由此,相关方在技术开发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旨在形成原创性、突破性的高水平研究和产业成果,共建优秀人才培养与高水平科研及产业化平台。

    “我们围绕混合聚阴离子正极、复合生物质硬碳负极,开展了技术验证与优化工作。”耐普新能源董事长腾飞说,通过校企联合技术攻关模式,推动解决钠离子电池瓦时成本、极限快充与长时循环稳定性的关键问题,继而推出满足行业预期的低成本、高安全、长寿命钠离子电池。

    钠电池受到重视

    近年来,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迅速。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经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

    储能分为传统储能和新型储能。其中,后者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储能技术,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业内人士分析,2024年,锂电和新型储能行业来到关键节点。

    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郑奇峰、马良、胡小刚等专家学者,长期致力于钠、钾离子电池材料及界面调控的性能和机理研究,并积极把能源研究从实验室逐步推向产业。

    他们认为,相比锂电池而言,钠电池能量密度较低、产业发展还不成熟,但其“长期成本竞争力显著”,并且国内钠电池原材料储量丰富。

    “钠离子电池在未来规模化储能市场将占有重要地位。”腾飞也注意到,随着钠电池研究取得快速发展,国内外多家企业已进行相应布局。

    技术攻关出成果

    据介绍,绿色低成本钠离子电池研发中心成立一年多以来,科研团队开展了包括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材料、电池制造等相关基础与生产技术研发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郑奇峰表示,研发中心将继续加快钠离子电池技术提升及相关项目产业化,为中国新能源先进储能安全化、科技化、产业化提供动力。

    新增装机规模大幅增长,新型储能发展按下“加速键”,更多中国企业也在积极“走出去”。腾飞介绍,此前研制生产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UPS电池、太阳能蓄电池、胶体蓄电池)、新能源锂电池等产品远销海外,得到不少东盟国家用户的认可。他们还在越南设立了生产基地。

    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列出“时间表”。

    有评论认为,当前,储能电池行业面临着价格不断下探、行业标准不完善等问题,仍需政府、企业、科研院校等各方联手布局,共同助推行业行稳致远,以期实现新型储能多元化高质量发展。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 | 点击量:7
  • 摘要:

    5月15日发表在《设备》杂志上的一项概念验证研究显示,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使用合成石英捕获太阳能,获得超过1000℃的温度。他们计划用这种方法炼钢和烧制水泥,这也为高碳行业提供清洁能源提供了新思路。

    玻璃、钢铁、水泥和陶瓷等材料的制造需要高达1000℃以上的温度,这些行业的能源消耗约占全球能源消耗的25%。

    在最新研究中,科研人员将目光聚焦在石英等半透明材料上。这种材料能够捕获阳光,产生所谓的热阱效应。他们制作了一种热捕集装置,将合成石英棒连接到不透明的硅盘上,作为能量吸收器。当他们用相当于136倍太阳光强度的光源照射该装置时,吸收板的温度达到了1050℃,而石英棒的另一端温度仍保持在600℃。

    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埃米利亚诺·卡萨蒂表示,研究表明,太阳能热捕集器不仅在低温下有效,而且在远高于1000℃的情况下也能发挥作用。

    研究人员还利用热传递模型,对不同条件下石英的热捕集效率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在较低浓度条件下,热捕集器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温度,且性能不变。在相同浓度条件下,热捕集器能以更高的热效率实现目标温度。比如,目前最先进的无屏蔽接收器在1200℃、聚光度为500个太阳光时的效率为40%。而用直径74毫米、长度300毫米的圆柱形石英棒屏蔽的接收器,在相同温度和聚光度下可实现70%的效率。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 | 点击量:8
  • 摘要:

    5月13日至19日是我国第34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绿色转型,节能攻坚”。受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十四五”前期我国能耗下降幅度不及预期。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必须以更大决心啃“硬骨头”,紧盯重点行业进行节能攻坚,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打牢基础。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不能照搬发达国家过去依靠大量消耗世界资源、实行能源高消费的传统发展模式,而是要努力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加强能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有效减缓能源需求过快增长,使我国能源需求总量控制在资源约束范围内,让经济社会在高效低耗中发展,这才是最经济、最便捷、最绿色的“第一能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节约战略持续加速推进。2012年至2022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6%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相当于少用能源约14.1亿吨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近30亿吨,能效提升速度世界领先。2012年至2021年间,吨钢综合能耗下降9.8%,火力发电煤耗下降5.8%,烧碱、机制纸及纸板、平板玻璃、电石、合成氨生产单耗分别下降17.2%、16.8%、13.8%、13.3%、7.1%。截至2022年底,我国节能建筑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比例超过65%,累计建成绿色建筑超过100亿平方米。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差距。能源强度是衡量能效水平的主要指标,我国现在的能源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是发达国家的2倍至3倍,“十四五”单位GDP能耗降低指标进展滞后于预期,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艰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双碳”目标下,面对能源需求刚性增长和绿色转型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和挖掘节能提效的巨大潜力与价值。

    节能攻坚要紧盯工业、交通、建筑三大能源消费领域。

    强化工业节能。工业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主要源头,要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工业能源消费体系,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强重点行业过剩产能预警,提高“两高”项目节能环保准入标准。聚焦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完善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鼓励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节能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推动制造业主要产品工艺升级与节能技术改造,不断提升工业产品能效水平。

    优化交通节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物流、出行需求不断增加,交通用能还将持续增长。要按照“宜水则水、宜陆则陆、宜空则空”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加快发展水路、铁路等绿色运输方式。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运“公转铁”,进一步降低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的公路分担比例;提高水路货物周转量占比,加快发展集装箱、铁矿石、煤炭、钢铁等货类铁水联运。同时,加强交通运输节能降碳技术创新,发展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交通运输工具。

    深化建筑节能。随着城镇化率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建筑领域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将保持刚性增长,节能降碳潜力巨大。应重点提升建筑节能标准,推广先进建筑节能技术,开展建筑绿色节能改造。优先支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利用可再生能源满足建筑供热、制冷及生活热水等用能需求,利用外墙保温技术、门窗保温技术等降低冬季采暖用能需求,推广被动式建筑节能、绿色照明、高效节能家电等技术。

    节能减排是一场贯穿整个社会的全民运动。随手关灯、集中洗涤、绿色出行……每一个小小的节能举动,都是对绿色转型的最大支持。要加大节能宣传频次、丰富宣传形式、提升宣传效果,积极推广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大力普及节能技巧和常识,通过制度设计有重点地引导各类用户节能,把节能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作者:王轶辰 来源:经济日报)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 | 点击量:9
  • 摘要:

    “A701声光报警正常,皮带机运转正常”“A3.103无跑偏,皮带运转正常”……5月13日,由中交一航局承建的防城港渔澫港区煤炭仓储基地项目首次空载联动调试顺利实现,为该项目后续重载联动调试打下坚实基础。

    本次联动调试共涉及11条皮带机、1台堆取料机,采用远程操作形式完成物料从防城港码头20号泊位堆场到仓储基地项目堆场的工艺系统堆料流程控制。为顺利完成首次联动调试,项目团队组织协作队伍、相关厂家召开空载联动协调会,制定空载联动调试方案,明确各参建单位、各岗位人员的分工及职责,并做好技术及安全交底,确保调试工作有条不紊、稳步进行。

    调试过程中,项目团队采用变频启动、变频运行方式,将各系统设备从“0”稳步提升至目标转速区间并持续运转两个小时以上,以检验各系统设备综合性能。调试现场指令清晰明确,联动过程安全有序,各系统设备运行一切正常。

    “本次空载调试的11条皮带机水平长度共计3279米,带宽1800mm,带速4.75米/秒,输送能力5400吨/时,参与调试的斗轮堆取机采用了高精度立体三维激光扫描和北斗空间定位等先进技术,通过运用智能测算,智能控制、数字化监控等科技手段,可实现斗轮机的堆取料自动化高效运行。”中交一航局防城港渔澫港区煤炭仓储基地项目副经理田利生介绍。

    此外,防城港渔澫港区煤炭仓储基地项目皮带机系统驱动均采用永磁电机直驱技术,与传统驱动技术相比,有效减少了传统的减速机、联轴器等中间环节,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和皮带传动的噪音,节约了后续项目的运行及维护成本,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节能要求。

    作为自治区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防城港渔澫港区煤炭仓储基地项目是北部湾港的首个煤炭仓储基地项目,占地面积约37.3万平方米,主要用于承接401#、20-21#泊位专业化码头的卸船物料进场堆存,以及满足堆场物料火车、汽车、转水发运的需求。项目建成后,堆场静态储煤量预计可达100万吨,将大幅提升防城港渔澫港区煤炭通过能力,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持续完善北部湾港物流枢纽布局。

    当前,施工方中交一航局将聚焦项目建设,发挥技术优势,全力以赴加快推进项目进度,冲刺工期节点为助力防城港码头绿色港口、智慧港口建设贡献央企力量。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5
  • 摘要:

    把产能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认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产能过剩了,这完全站不住脚

    无论是从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来看,还是结合全球分工和国际市场情况来分析,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都是伪命题。

    将中国出口产品等同于产能过剩,不符合经济常识和客观事实。在全球化背景下,产能多少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按照市场规律,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态,在任何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都可能发生。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还要依靠市场按照价值规律进行调节。作为一个融入全球化的开放市场,中国新能源企业的视野和资源配置不仅要考虑国内,还要考虑国际。如果各国生产仅满足国内需求,就不会有跨境贸易。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出口增多,这是国际分工和市场需求的结果。把产能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认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产能过剩了,这完全站不住脚。

    事实上,全球范围内的绿色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特别是在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全球对绿色产能的需求远远大于产出。从全球需求侧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的绿色产能供不应求,所谓“冲击世界市场”更是毫无根据。彭博社网站刊文认为,全球能源转型之所以有希望,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提供了廉价、清洁的产品。

    当今时代,供给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不同国家的产能高低是各自比较优势决定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学原理。中国新能源产品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主要是因为相关产业布局较早,通过长期研发投入形成了领先的技术优势,同时依托国内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超大规模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等,形成了综合性的竞争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在海外售价普遍高于国内售价的情况下,依然在许多国家热销,可见中国相关产能竞争优势是由全球市场需求和中国企业效率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是市场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

    一些人给中国新能源产业扣上“产能过剩”的帽子,是其骨子里的保护主义在作祟。他们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是为其通过人为设置贸易壁垒限制中国出口寻找借口。真正过剩的不是中国的新能源产能,而是这些人滥用保护主义、打压他国正当发展的图谋。一些人口口声声反对“不公平贸易和非市场行为”,但实际上正是他们在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以非市场行为干扰自由贸易。他们散布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虚假叙事,包藏的是遏制打压中国产业发展的祸心,旨在为本国谋求更有利竞争地位和市场优势。保护主义言行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好,只会破坏产供链稳定畅通,拖累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瑞士《新苏黎世报》网站刊文指出,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抱怨虚伪且短视,与其抱怨不如直面竞争,推动平等市场准入,从质优价廉的产品中获益。

    任何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的言行,都是违背经济规律的,既不利于本国产业发展,也不利于世界经济复苏。别有用心地炒作“产能过剩”,企图在绊倒别人的同时让自己跑得更快,既不道德也不现实。中方希望同各方一道,坚持公平竞争、开放合作的市场经济基本准则,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 | 点击量:11
  • 摘要: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15日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清洁能源建设景气指数(CEPI)为113.21,同比上涨5.04点,CEPI处于较景气区间,反映出2024年清洁能源建设开局良好,CEPI有望在今年稳步攀升。

    据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第一季度,清洁能源新增发电装机容量6305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90.81%,同比增长31.46%;清洁能源发电量为6344亿千瓦时,约占全国发电量的28.35%,同比增长10.12%;清洁能源在建规模51205万千瓦,同比增长30.97%;清洁能源投资完成额1173亿元,同比增长6.64%;电网投资完成额766亿元,同比增长14.67%,电网投资完成额近五年来首次在一季度突破700亿元。

    “2024年第一季度,以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持续保持高比例跃升。”上述负责人说,随着绿色电力消费政策体系的持续完善,将进一步推动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转型步伐。

    同期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力建设发展指数(PCDI)为86.5,同比下降0.11点,环比下降8.44点。

    “受季节因素影响,中国电力建设发展指数(PCDI)呈现季度的周期性波动规律。2024年第一季度,组成PCDI的四个分指数:对宏观经济影响、绿色发展、产业规模、经济效益环比下降,造成PCDI环比下降。”上述负责人说,随着电力建设投资增加以及非化石能源装机规模的持续扩大,预计PCDI将呈现震荡式稳定攀升态势。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