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编译报道
  •  分类浏览
  • 摘要: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192631、52320105005、51835002)等资助下,哈尔滨工业大学邓宗全院士空天折展与变形机构团队联合天津大学陈焱教授团队、英国牛津大学ZHONG YOU教授团队在可重构多稳态折纸式变形结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折纸启发的可重构多稳态变形结构(Reconfigurable origami-inspired multistable metamorphous structures)”为题,于2024年5月29日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26/sciadv.adk8662。

    变形结构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航空航天、深海探测、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高端装备中,对提升装备的能源利用效率、运行速度、极端环境适应能力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也要求变形结构具备大范围灵活运动、多构态连续变形能力,但传统的变形结构形式单一,不具备灵活组合变换的能力。近些年,基于折纸的变形结构在特种机器人、变形飞行器、机械超材料等领域越来越多地受到科学家及工程师们的关注,为大量工程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但是,目前多数折纸变形结构为非刚性结构,变形过程中折痕和板面位置会产生形变,这使其稳态特性高度依赖于结构的材料属性,限制了结构的构型变换和功能重构能力。

    为此,该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模块化可重构的多稳态折纸式变形结构,该变形结构由上下两层折纸单元组合构建,通过引入特定位置折痕的交替激活与休眠机制,实现了结构在目标构型间的可控重复变形。利用刚性折纸的运动分岔和折痕结构弹性形变,实现了构型变换过程中机构运动与结构形变的解耦。基于结构运动全过程的能量变化规律,建立了结构稳态特性与折纸单元形态参数调控关系,为多稳态折纸式变形结构的多形态构型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人员通过合理设计机构-结构刚柔复合形式,消除了板面结构材料形变对机构重构运动的影响。利用3D打印技术研制了多种可重构多稳态变形结构,通过集成智能材料驱动单元展示了此类结构在多功能机器人系统和变构型飞行器中的应用潜力。同时,利用所提出双稳态模块单元结构的二维可扩展性,研究人员还开发出多种性能可编程的折纸式结构超材料,实现了几何构型和力学特性的重复变换,大幅增加了折纸式结构超材料的设计空间。

    该创新成果为自适应抓捕机器人、变构型空天飞行器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开辟了新思路。

    来源机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点击量:6
  • 摘要: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025023、52322205、52250398)等资助下,北京大学刘开辉、中国人民大学刘灿、中国科学院魏钟鸣和丁峰等人合作,在二硫化钨(WS2)条带阵列精准原子制造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具有可控手性与相干极性的二硫化钨条带阵列(WS2 ribbon arrays with defined chirality and coherent polarity)”为题,于2024年6月6日在线发表于《科学》(Science)。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n9476。

    探索新机理光伏器件对于研发更高效率、更多功能的太阳能光电转换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一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因其高可见光吸收率、低结构对称性等特性,被认为是构筑新型体光伏器件的理想材料体系。然而,实现自发光电流的规模化收集对于一维结构制备要求严苛:首先,单个一维结构需具备稳定可观的自发光电流生成;其次,不同一维结构间的手性结构及极化方向需保持严格一致,从而保证集成器件的整体光电流相干增强;同时,高密度排布的平行一维阵列是高效能量收集及转化的集成芯片制造前提。迄今为止,原子级精准的一维结构制造(包含宏观排列、手性结构、极化方向)尚无法实现。

    该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多重界面耦合原子制造”新策略,首次实现兼具特定手性结构(包括扶手椅型、之字型及其他手性结构)及相干极化方向的二硫化钨半导体条带阵列的“全同”控制制造。通过系统研究手性结构与体光伏效应的对应关系,实现1000余根扶手椅型条带阵列的自发光电流集成输出。

    该成果为复杂结构一维材料体系提供了原子水平精准结构定制策略,有望推动自驱动光电探测及新机理太阳光伏等领域的技术发展。

    来源机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点击量:4
  • 摘要:

    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保持平稳。

    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

    原煤生产降幅继续收窄,进口保持较快增长。5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3.8亿吨,同比下降0.8%,降幅比4月份收窄2.1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238.2万吨。进口煤炭4382万吨,同比增长10.7%。

    1—5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8.6亿吨,同比下降3.0%。进口煤炭2.0亿吨,同比增长12.6%。

    原油生产平稳增长,进口由增转降。5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1815万吨,同比增长0.6%,增速比4月份放缓0.7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8.5万吨。进口原油4697万吨,同比下降8.7%。

    1—5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8910万吨,同比增长1.8%。进口原油22903万吨,同比下降0.4%。

    原油加工降幅收窄。5月份,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6052万吨,同比下降1.8%,降幅比4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日均加工195.2万吨。1—5月份,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30177万吨,同比增长0.3%。

    天然气生产稳定增长,进口保持较快增长。5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20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3%,增速比4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日均产量6.5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1133万吨,同比增长7.1%。

    1—5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10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2%。进口天然气5428万吨,同比增长17.4%。

    二、电力生产情况

    规上工业电力生产保持稳定。5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71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增速比4月份放缓0.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日均发电231.6亿千瓦时。1—5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365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

    分品种看,5月份,规上工业火电、核电由增转降,水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风电降幅收窄。其中,规上工业火电同比下降4.3%,4月份为增长1.3%;规上工业水电增长38.6%,增速比4月份加快17.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核电下降2.4%,4月份为增长5.9%;规上工业风电下降3.3%,降幅比4月份收窄5.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太阳能发电增长29.1%,增速比4月份加快7.7个百分点。

    附注

    1.指标解释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2.统计范围

    报告中的产量数据统计口径均为规模以上工业,其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3.数据来源

    进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其中2024年5月份数据为快讯数据。

    4.天然气单位换算关系:1吨约等于1380立方米。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2
  • 摘要:

    6月17日凌晨,在潼南区小渡镇、太安镇等区域,4台中压发电车、2台低压发电车分别并入10千伏架空线路和配变台区,为7000余户居民提供电力供应。

    因金上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需要,潼南区小渡镇、太安镇等部分10千伏线路配合停电。为进一步保障民生用电,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设备部统一调度,多单位、多部门协同,开展大容量发电车阵列保电工作,共计投入作业、保供人员40余人,出动重庆境内配备先进发电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全部中压保电车,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5
  • 摘要:
    据广西投资集团消息,6月19日,广西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广西能源集团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累计发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为广西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增添绿色动能。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位于防城港市江山半岛南面海域,规划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是国内首个全部采用嵌岩基础的海上风电项目。项目于2023年6月全面开工建设,2024年1月28日实现首批机组并网发电,成为广西第一个下海测风、第一个核准、第一个开工、第一个发电的海上风电项目。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上网电量超50亿千瓦时,可满足500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量,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50万吨。与传统燃煤火电相比,1亿千瓦时海上风电发电量相当于节约标煤消耗超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8万吨,能够满足40万户家庭1个月的生活用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下一步,广投北部湾海风公司将科学统筹高水平运行维护和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为广西加快建成北部湾千万千瓦海上风电基地、构建现代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1
  • 摘要:

    截至6月18日,塔里木油田满深联合站10兆瓦槽式太阳能导油系统运行平稳,每天可节约天然气消耗3000立方米。目前,满深联合站、博孜处理站已建成投运2个搭载着槽式太阳能导油系统的光热示范站,标志着中国石油规模最大的槽式太阳能导油系统在塔里木油田诞生,为打造绿色低碳示范性油气处理站创造了有利条件。

    槽式太阳能导油系统是塔里木油田深入贯彻落实“双碳”战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点工程。塔里木油田在博孜-大北万亿立方米大气区、富满10亿吨级大油区产能建设中,坚持环境保护与油气勘探开发并重,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油气田生产用能的清洁替代,让戈壁沙漠“风”“光”为“双碳”目标赋能。

    率先投运的博孜处理站4兆瓦槽式太阳能导油系统主要为我国最大超深凝析气田——博孜-大北气田清洁生产供能,助力打造节能、稳定、高效的天然气处理站“样本”。该导油系统在传统天然气净化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引进光热系统加热导热油、溴化锂制冷、压缩机余热利用+空气源热泵供热等多种新能源技术,有力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绿色发展水平。

    满深联合站是我国最大超深油田——富满油田的油气处理核心工程。这个站借助塔克拉玛干沙漠充足的太阳能,从采油、集输、处理、辅助全生产链入手,深度挖掘介质、温度、压力等要素的绿色低碳生产潜力,建成10兆瓦的导热油光热镜场,实现了效能与经济的最优匹配。

    据介绍,博孜处理站、满深联合站的槽式太阳能导油系统均搭载太阳能槽式集热器聚光集热技术,总热负荷规模达14兆瓦,最大峰值时每天节约燃料气消耗4200立方米,是塔里木油田目前已建的最大槽式太阳能导油系统,能有效降低站内油气处理过程中导热油系统的负荷。

    博孜处理站和满深联合站太阳能导油系统的建成投运,大大提高了油气处理站内无碳能源的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清洁能源替代率,降低了耗能成本,为油气处理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及降本增效增添新动力。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4
  • 摘要:

    6月18日,平高电气和国网直流技术中心联合研发的具有高频谐波耐受特性的BWP-430型柔性直流穿墙套管样机顺利通过全套型式试验验证,标志着国产化直流输电装备再次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为满足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高频谐波工况极端苛刻条件,平高电气研发出BWP-430型柔性直流穿墙套管,该新产品采用纯SF6气体绝缘,一体化载流导杆无绝缘支撑,外绝缘采用变径式空心复合绝缘套管设计。经试验验证温升试验电流达到6300A,雷电冲击试验电压1300千伏,操作冲击湿耐受试验电压1175千伏,工频耐受试验电压740千伏,直流2h耐受试验电压425千伏,悬臂负荷耐受力5000N,具备优异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提高了柔性直流输电高频谐波工况下穿墙套管电气绝缘可靠性,保证了电网的运行稳定性。

    据了解,在BWP-430型柔性直流穿墙套管研发设计过程中,平高电气与国网设备部、国网直流技术中心对定制套管研发技术方案进行多次专家论证,并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开展了气体套管绝缘材料、绝缘介质的高频介电常数和临界击穿场强等探索性试验研究,解析了高频谐波工况(频率达200千赫兹)下绝缘材料和介质的电气绝缘性能变化趋势,作为高频柔直套管研发设计的重要依据。BWP-430型柔性直流穿墙套管在考虑高频谐波耐受工况的条件下,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试验样机经过严苛的型式试验验证。

    “该产品的研制成功不仅是直流输电装备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成果,更是为构建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能源体系做出的积极贡献。”平高电气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BWP-430型柔性直流穿墙套管首次将挂网2支应用于渝鄂背靠背工程宜昌换流站,该工程实现了大区电网异步互联,促进了西南清洁能源的消纳。在6月8日到6月10日完成了BWP-430型柔性直流穿墙套管挂网,6月11日已实现满功率运行。

    近年来,平高电气致力于推动直流穿墙套管国产化进程,现已具备150千伏~1100千伏系列直流穿墙套管生产研发制造能力,累计在昌吉—古泉、陕北—武汉、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葛洲坝—南桥等国家重点工程成功带电运行50余支,中标金上—湖北、宁夏—湖南等特高压直流工程20余支。此次BWP-430型柔性直流穿墙套管的研制成功,有效补充和完善了国产化充气式穿墙套管的产品序列,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国产化高可靠性直流设备支撑,为充气式套管在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1
  • 摘要:

    6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天然气利用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

    第21号

    《天然气利用管理办法》已经2024年5月29日第12次委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

    主任:郑栅洁

    2024年6月3日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1
  • 摘要:
    记者6月18日从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湖北荆门新港储能电站6月17日晚间成功实施国内首个百兆瓦时构网型储能电站黑启动试验,有效检验了储能电站在极端条件下快速给电网系统注入电力、迅速恢复电网供电的能力。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1
  • 摘要:

    6月18日,湖南省锂电新能源产业暨固态电池产品合作对接会在郴州临武举行。来自湖南省固态电池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联盟及联盟成员单位、广东省电池行业协会及协会成员单位、湖南省锂电新能源企业、郴州市锂电新能源企业齐聚郴州,通过圆桌论坛、合作签约等,共商“锂”想大业。

    6月18日上午,临武安能赣锋年产2.5万吨碳酸锂生产线举行点火仪式,标志着安能赣锋碳酸锂项目即将全面建成投产,意味着临武在碳酸锂领域成功实现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