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编译报道
  •  分类浏览
  • 摘要:

    中关村泛联院常务副院长黄宇红在6G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多项6G前沿科技正加速演进,6G技术将于2030年实现商用。
    6G技术相比于5G有何优势?黄宇红介绍,6G将5G的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和大连接的功能进行升级,速率能达到5G的几十倍,终端连接数量也提升一个量级。此外,6G还增加了三个新技能,即空天一体、通感一体、通智一体。
    在6G时代,陆地移动通信跟高、中、低轨卫星的有机融合,将实现任何人、任何地点、在任何时间无缝全球覆盖和按需接入,像沙漠、海洋、空中这种地面信号很难覆盖到的地方,6G网络都能够覆盖。
    “6G将达到移动通信的两个极端,一个是广域全局覆盖,另一个则是元宇宙、虚拟世界的个人极致体验。”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陈山枝提出,需要推动6G星地融合标准统一,设计包含统一空口传输、统一接入控制、统一认证和统一组网协议,支持终端在星地间无缝切换,满足不同部署场景和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各方系统推进6G愿景需求研究、技术研发、国际合作等各项工作,指导成立IMT-2030(6G)推进组,明确将6GHz频段划分给5G/6G使用,为6G创新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此外,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早在2019年就成立了6G推进组,主责系统推进需求、技术、标准及国际合作等各项工作,并启动6G技术试验。中国6G推进组本月5日首次对外发布“6G网络架构展望”和“6G无线系统设计原则和典型特征”等技术方案,料将为6G从万物互联走向万物智联提供技术路径。
    据悉,《6G网络架构展望》提出了关于6G网络架构的设计原则与网络能力。而《6G无线系统设计原则和典型特征》结合6G部署和组网需求,形成了6G无线系统功能和运行特征以及设计原则。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6G和AI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在算法、算力、数据方面进步巨大,而6G最大的增量就在算力方面。发展新一代通信技术需要坚定不移走独立创新路线,形成核心关键技术发展图谱,建立自主可控的系统发展体系,推动下一代通信技术可持续、绿色、协同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6G推进组负责人王志勤受访时指出,6G技术其实是5G代际更新的一个新技术,行动通信每10年一代。因此,以6G来看,它的商用时间基本上是在2030年左右,标准化制定时间会在2025年。

    王志勤表示,到了5G后,现在大家会觉得速率提升有没有这种必要,但“6G不仅仅是一个快字”,现在的5G基地台只是支持通信信号的发送和接收,6G时代,基地台将同时支持通信和感知,能够利用无线电波感知周边的环境、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等,不仅能提升通信的性能,还会催生新业务。“未来6G服务的对象更多的是社会管理、社会治理层面的事情,更多的是偏向智能体这块。”
    王志勤并以移动通信网络为例,指移动通信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网络体系,基站非常多,在基站的基础之上,6G推进组希望能够再做一些感知性的工作,如直接在基站上进行升级改造,它就具有了感知的能力,这样就可以对无人机进行空域管理。还有一些交通路口,把这些基站升级以后,可以看整个车流量,就是作为一些交通的管理。
    王志勤认为,眼下世界范围内,对6G的发展都还处于技术研究阶段,对6G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中国是从去年开始进行了6G 技术试验的工作,今年也陆续开展了关于6G系统架构和技术方案等方面的研究,这些工作也将为今后的6G下一步推进工作打下基础。
    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将建设成为6G原始创新策源地,大力突破6G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标准高地。同时,北京还将提前培育6G未来产业,探索示范应用,加快5G与卫星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新产业新应用的融合发展,夯实6G应用基础。

    点击量:1
  • 摘要:

    摩擦/力致发光材料能将机械力学信号直接转化成光信号,在结构健康监测、生物力学传感、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应用价值。然而,现有摩擦/力致发光材料普遍存在难以自恢复、重复性差以及易受环境干扰等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赵锋团队长期从事摩擦/力致发光机理、性能调控及器件研究。此前,研究人员针对普遍存在的非陷阱、非压电型摩擦/力致发光,提出了界面摩擦电场诱导电子轰击发光模型;基于该模型,进一步发展出多种无需预充能的自恢复摩擦/力致发光材料,创制出可由机械力学充能的长寿命摩擦/力致发光材料。
    近日,该团队研究人员等发展出基于界面摩擦电场诱导电子轰击发光模型的稀土掺杂磷酸盐基摩擦/力致发光复合材料(Ca6BaP4O17:Ce3+/PDMS)。无需预充能,该材料在机械力学的刺激下可直接展现出明亮的蓝色摩擦/力致发光。
    相较于已报道的自恢复摩擦/力致发光体系,Ca6BaP4O17:Ce3+/PDMS材料进一步克服摩擦/力致发光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在10Hz连续拉伸条件下,该材料可持续展现出近1000次肉眼可见的蓝色发光。Ca6BaP4O17:Ce3+/PDMS复合材料在298-473K温度范围内展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能。Ca6BaP4O17:Ce3+/PDMS材料的摩擦/力致发光性能主要得益于Ca6BaP4O17:Ce3+独特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以及PDMS较强的电子吸附能力,二者在界面摩擦时的协同效应使得界面摩擦电场诱导电子轰击发光过程更加有效。此外,在自恢复、可重复、热稳定摩擦/力致发光性能开发基础上,该工作进一步开展了Ca6BaP4O17:Ce3+/PDMS材料在双模式信息存储和智能光子皮肤方面的应用展示。
    该研究为摩擦/力致发光的性能设计与调控、新材料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对于摩擦/力致发光材料的发展及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点击量:0
  • 摘要:

    日本的Nippon Foundation和英国的Nekton2023年4月发起的 “海洋普查计划”(Ocean Census)项目,希望在未来十年内能确定10万个未知物种,以便科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深海生态系统。该计划汇集了250多个研究所和40个国际组织的研究人员,包括大学、博物馆、政府、企业、民间社会和慈善机构。高分辨率的水下成像、机器学习和Edna技术的进步将有助于加速发现新生物种的速度和规模,目前已经开展了多项发现海洋生物的重大探险活动,包括北极、中太平洋和东太平洋、大西洋(马卡罗尼亚-加那利群岛)和南太平洋,发现了数百个新物种。

    点击量:0
  • 摘要:

    丰年虾(Artemia)是一种小型甲壳动物,可以在钠浓度高达25%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超过典型海洋海水的八倍以上)。它们在内陆盐湖中非常丰富,盐蝇幼虫是已知的唯一其他生物。
    这种虫能够忍受一些最恶劣环境的机制尚不清楚。先前已知的适应性特征包括一层紧密的保护层(外皮),以避免水分流失,并通过幼虫颈部或成体游泳附肢中的专门的盐腺大量排出钠(Na+)和氯(Cl-)离子。
    盐腺内层是一种离子传递组织,在这种组织中,大多数离子的传递是由钠-钾ATP酶(NKA)提供动力的,这是所有动物中都存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蛋白泵,由α(α)和β(β)亚基组成。大多数已知的NKA变体在交换两个钾(K+)离子的同时将三个钠(Na+)离子排出细胞。然后,NKA建立的Na+梯度由细胞膜中的其他蛋白用于运输其他物质。一种丰年虾NKA α亚单位变体在盐度升高时大幅增加。在盐度达到甚至盐蝇幼虫无法生存的水平时,这种上调是极端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变体为丰年虾在极端盐度中生存的能力提供的优势,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团队研究了盐度引起的倾覆的影响以及上调的NKA变体的结构和功能。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在进行结构-功能研究之前,研究人员发现丰年虾有三个α变体(而不是先前已知的两个)和两个β变体(而不是一个)。α亚单位包含NKA功能所需的大多数蛋白组分,而β对于NKA达到负责适当功能的负离子膜的负载是必需的。上调的NKA亚单位被称为α2KK,因为它有两个氨基酸替代,其中赖氨酸(由单字母代码K表示的带电氨基酸)替代了钠和钾离子在运输过程中结合的区域中的天冬酰胺。
    研究团队能够解析α2KK的结构,揭示了两个NKA-alpha2KK赖氨酸的排列方式,这使它们能够改变每个循环中泵传输的Na+和K+离子的数量。然后,他们表明含有双赖氨酸的NKA行为类似于α2KK,然后证明这些含有赖氨酸的NKA变体的传输具有不同的化学计量法:每个循环的Na+对应于2个K+,而不是Na+对应于2个K+。
    这种独特的化学计量法意味着这种特殊的NKA变体与常规NKAs相比,使用的能量更多,用于传输Na+和K+。研究人员表示,理解其重要性的一种方式是将梯度视为高度,将钠离子视为需要提升到该高度的砖块。
    你可能能够一次从地板上提起三块砖,但可能只能将它们提起几英寸。如果需要将它们从地板提高六英尺,一种解决方案可能是将单个砖块分三次提起。另一个类比可能是在上坡时需要降低汽车的齿轮,以速度换取功率,并使用更多的汽油来移动。
    换句话说,当动物生活在极端盐度时,参数变化的速率超过某个临界值,系统可能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以大规模灭绝的方式崩溃。

    点击量:0
  • 摘要:

    战争时期的核爆炸会使海洋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将持续数千年。例如,美国和法国在太平洋进行的核试验杀死了数千条鱼类,并在该地区减少了生物多样性。但这些试验还产生了另一种后果,其使碳-14定年变得困难。奥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试图找到一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他们的研究发表在《地质年代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无法校准发现于海洋沉积物中的化石化动植物的碳-14年龄。核试验在大气中产生了大量的碳-14,慢慢被吸收到海洋中。尽管大气很快恢复了某种平衡,但海洋需要数百甚至数千年才能做到同样的事情。
    核试验不是碳-14在海洋中年龄变化的唯一原因。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改变了平衡,但方向相反。关于过去气候和海洋环境的知识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是沉积物样品。就像研究人员从冰层中取出冰芯来研究过去的气候一样,该研究使用来自海底的岩心。岩心的不同层中充满了微化石和有机物,可以揭示过去海洋的情况。但为了利用从海底拉出的岩心中储存的知识,研究人员需要知道这些层是何时形成的。而这就是碳-14介入的地方。他们需要来自主要人类干扰之前的时期的已知年龄的材料。早期的极地探险可以提供相关样本,使他们能够测试核试验之前海洋中的碳-14水平,还更多地了解了当地的变化。
    研究人员指出,新的计算将使对过去海洋气候的研究更加准确。如果我们要预测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未来的海洋,这一知识至关重要。所以,保存旧博物馆的藏品样本对于长期研究非常重要,它们可能今天并不那么重要,但可能在未来变得重要。

    点击量:0
  • 摘要:

    《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发生在热带地区(赤道北纬 23°/南纬 23°)的火山爆发与过去 100 万年印度洋全球尺度气候周期的突然中断有关。研究发现,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印度洋偶极子(IOD)是海洋-大气的气候交互作用,在恢复到火山爆发前的基线水平之前,它们会被扰乱近十年,而且这种影响会随着火山爆发强度的增加而加剧。
    IOD 的出现是由于海面温度的东西反差,印度洋东部的温度比正常温度低,而西部的温度比正常温度高。在正相位时,邻近地区的气温、降水和风型会发生很大变化,东非通常会出现洪水,东亚和澳大利亚则会出现干旱。在负的 IOD 阶段,这些情况会发生逆转。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的科研人员利用通用地球系统模型——过去千年集合模式试验(CESM-LME)和一些历史上最大火山爆发的输入数据进行了模拟建模,包括萨马拉斯火山(1258年)、库瓦埃火山(1452年)、坦博拉火山(1815年)、瓦伊纳普蒂娜火山(1600年)和皮纳图博火山(1991年)。
    他们认为,热带地区强烈的火山喷发会在喷发年引起负IOD,并在第二年引起正IOD,其影响之大足以超过在火山喷发后热带地区观测到的普遍降温趋势。这些正负IOD异常现象在火山爆发后持续了7~8年,然后信号才恢复到火山爆发前的状态。这一模式还受到另一个同时出现的气候周期——年代际太平洋涛动(IPO)阶段的影响,该周期持续 20~30 年,发生在横跨两个半球的更大范围内。在正涛动期,热带太平洋较暖,北部地区较冷,负涛动期则相反。
    研究人员发现,负IPO 阶段会导致更强的负 IOD,而正IPO/IOD 也是如此,因此 IPO 期间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是影响初始 IOD 响应强度的关键因素。同时,ENSO(太平洋海面温度变化高达 3°C,并导致气候转变)与大型热带火山爆发后的厄尔尼诺变暖相对应,尤其是在火山爆发后第一年的寒冷冬季(12~ 2 月),此后则以拉尼娜现象为主。这可能是由于非洲和印度洋海陆之间的温度梯度增大,影响了西风信风,以及东太平洋的上涌冷水区域。研究还发现,ENSO反应比正 IOD 反应滞后 2 个月。同时,模拟发现负IOD与爆发后3~5年的强拉尼娜现象相吻合。
    影响海面温度并进而影响气候响应的另一个因素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中的温跃层(突然出现的温度梯度)深度。在正 IPO 条件下发生的火山爆发,印度洋—太平洋暖池区域的热层较浅,而西印度洋和东太平洋的热层较深,反之亦然;在负 IPO 条件下发生的火山爆发,印度洋—太平洋暖池区域的热层较浅,而西印度洋和东太平洋的热层较深。在前一种情况下,东印度洋的温跃层变浅,从而减弱了海面温度梯度,因此中和了大暴发后的 IOD。而在后一种温跃层条件下,海面温度梯度增强,这为印度洋海盆在大爆发后出现更强的负 IPO 事件提供了先决条件。这些影响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年最为突出,之后逐渐减弱。
    同样重要的是要注意火山爆发的时间,发生在北方春季(3 ~ 5 月)的火山爆发最有可能影响同年的 IOD/ENSO 反应,而发生在晚些时候的火山爆发可能会延迟或更多地中和对气候的影响。除了影响气候,火山爆发释放的气溶胶还会影响全球辐射强迫,即进入和流出太阳辐射之间的平衡。这导致火山爆发后的大气降温可能持续数月或数年,因此对 IOD/ENSO 的强迫必须很强,才能抵消温度降低的影响。这些发现对于易发生火山爆发的地区进行风险评估和应对由此产生的极端气候事件非常重要,可能有助于减轻对环境和当地社区的一些影响。

    点击量:0
  • 摘要:

    美国和中国研究人员近日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在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提高了等离子体密度上限,同时可使等离子体保持高约束模式的稳态运行。新研究将受控核聚变技术向着商业化方向又推进一步,但能否推广到更大规模的设备上仍有待验证。
    受控核聚变技术有望为人类提供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帮助人类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托卡马克反应堆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形装置,被认为是利用核聚变发电的反应堆中最有前景的设计之一。在托卡马克反应堆内,氢的同位素氘和氚被加热到超高温度以产生等离子体,强磁场将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环形管道中,使其发生聚变反应。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说,通常认为,在托卡马克核聚变反应中存在一个等离子体密度临界点,即“格林沃尔德极限”。实验表明,增加等离子体的密度可以提高能量产出。然而当等离子体密度达到“格林沃尔德极限”后将无法进一步提升,否则等离子体就会逃脱磁场约束,造成反应堆损坏。
    在最新研究中,美国通用原子公司、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机构参与的团队成功让美国杜布莱特III-D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在等离子体平均密度比“格林沃尔德极限”提高20%的情况下,稳定运行了2.2秒;同时还实现了能量约束水平比标准的高约束模式高出约50%。
    据报道,研究人员尝试将已有的不同方法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新的运行机制。他们通过提高“甜甜圈”形状等离子体的核心部位密度来增加能量输出,同时允许等离子体密度在靠近安全壳的边缘下降,从而避免等离子体逃逸。他们还向等离子体中注入氘气,以平息特定部位的反应。
    研究人员指出,该运行机制可以支持世界上现有核聚变反应堆设计中的一些关键要求,并为生产具有经济吸引力的聚变能源开辟了一条潜在途径。

    点击量:0
  • 摘要:

    动态共价键兼具共价键的稳定性和非共价键的动态可逆性,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组装、功能材料构筑、复杂化学系统调控及生物标记等方面。动态共价体系受热力学控制到达能量最低点,而生命体系通常在远离平衡态下发挥功能,发展非平衡态化学是研究前沿之一。光作为一种清洁能量源具有非侵入性及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能够将分子转化为高能量激发态或亚稳态从而实现基态难以完成的反应过程,为非平衡态化学提供有力工具。光开关在光刺激下发生结构和颜色的可逆转化,将光开关与动态共价键耦合,一方面可通过光照调控动态共价反应能垒,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双向光切换赋予动态共价反应活性“开关”性能,实现平衡态/非平衡态的远程控制。因此,发展新型光控动态共价键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将为功能分子、组装体和智能响应材料的构筑奠定基础。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重点实验室尤磊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以及福建省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发展新型光控可切换动态共价化学策略,近期取得了系列新进展。在前期以环-链互变异构体双重反应性为导向的动态共价化学研究基础上(Chem. Commun.2023,59,12943-12958,Feature Article),以二噻吩乙烯(DTE)开关为光响应模块,在乙烯桥引入具有环-链异构特征的环状半缩醛,实现C-X键(X = NH、O和S)形成和断裂的远程控制。通过在平衡态(动态性)与动力学锁定的非平衡态(稳定性)之间进行光切换,可根据需求选择性开启(ON)与关闭(OFF)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图1A)。为展示功能化应用,实现了生物活性分子的可控结合与释放、表面亲疏水改性以及动态共价聚合物的稳定性/可降解性回收性的控制(J. Am. Chem. Soc. 2021,143,20368-20376)。进一步引入动态酰腙键,利用光驱动开环结构产生的识别空腔结合金属离子,实现光控识别与释放(CCS Chemistry 2024,6,497-506)。将环-链异构体系与偶氮苯开关融合,具有多重刺激响应和多态切换,进一步提升了系统复杂性(Chem. Sci. 2024,15,3290-3299)。
    酮-烯醇互变异构广泛存在,引起的酸性改变和极性反转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光调控存在挑战。该团队基于DTE光照前后芳香性/反芳香性变化,实现环状1,3-二酮衍生物光控酮-烯醇互变异构切换(Org. Lett.2022,24,8639-8644),为动态共价反应的光调控开辟了另一途径。在二噻吩乙烯桥引入1,3-二酮类Michael受体,研究醇、硫醇、胺等不同类型亲核试剂与Michael受体光照前后的交换反应,实现了光控可切换动态共轭加成-消除反应(图1B)。机理研究表明光照前后中间体酮-烯醇异构平衡变化及过渡态芳香性/反芳香性差异在反应能垒调控中扮演关键角色。进一步展示了在光控固体表面图案化、两亲组装、动态共价聚合物等不同场景的应用潜力。该光控动态键体系具有温和反应条件和广泛底物范围,是一类新型光控点击/去点击反应(Nat. Comm.2023,14,4015)。
    将生命系统中的变构控制与光开关融合,为发展具有多步级联特征的光控动态共价体系提供契机,模拟生命信号转导网络。该团队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创新性的引入醛-半缩醛环-链异构基元并与DTE光环化/光开环反应、酮-烯醇互变异构构建多步级联体系,通过醛-半缩醛光控可逆结构转化实现了动态共价反应的变构和双向控制。光照后产生的环状半缩醛结构能够与醇、硫醇高效反应构筑C-X键(X = O和S),而逆向光切换能够切断C-X键,实现光控共价结合/释放(图1C)。利用上述特性,将光控变构级联体系引入动态聚合物,进一步展示了动态聚合物的光控聚合/解聚及结构重构。
    上述系列光控可切换动态共价体系为非平衡态化学提供了新思路,为后续动态组装、分子机器、智能材料研究铺平道路。

    图1 基于环-链互变异构(A)、酮-烯醇互变异构(B)、级联变构控制(C)的光控动态共价化学

    点击量:0
  • 摘要:

    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4月24日报道,伊朗总统莱希在访问斯里兰卡期间,为乌玛乌亚(Uma Oya)多用途开发项目揭幕。

    该项目包括一座120兆瓦水力发电厂,同时将为5000公顷的土地提供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该项目由伊朗提供技术和工程服务,也是伊朗技术和工程公司完成的最大项目之一。莱希表示,伊朗目前正在全球超过20个国家实施大型水电项目。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英国国家核实验室(National Nuclear Laboratory,NNL)和日本原子能机构( Japan Atomic Energy Agency,JAEA)签署合作协议,就涂层颗粒燃料在高温气冷堆中的应用展开合作。

    NNL位于英格兰西北部Preston的实验室正在生产这种涂层颗粒燃料(CPF),CPF的每个铀核心都包裹四层保护层,因此非常坚固。此次合作的目的是学习日本的经验,日本生产的此类燃料已用于高温工程试验反应堆(HTTR)。

    合作备忘录由JAEA总裁Koguchi Masanori和NNL首席执行官Paul Howarth签署。合作重点是开发HTGR示范反应堆的燃料制造技术和协商知识产权许可,JAEA表示将“与NNL合作,利用日本的经验,建立HTGR示范反应堆燃料制造技术,为英国和日本的HTGR示范反应堆燃料建立制造路径”。

    NNL政府和新项目副总裁Emma Vernon表示,“此协议将进一步加强两个实验室之间的关系,并展示了国际合作在共同推进先进核能技术方面的重要性。该合作将汇集JAEA数十年来在涂层颗粒燃料方面所积累的技能,以及我们在英国开发的世界级设施,以提供燃料。这是实现英国净零排放目标至关重要的技术。”。

    2022年12月,英国政府宣布资助6000万英镑(约5.4亿人民币)用于高温气冷堆的研究,这是一种先进模块化反应堆(AMR),旨在帮助在本十年末启动和运行示范项目。

    AMR研发计划的A阶段导入六个成功的投标人进行反应堆示范项目和燃料示范项目的初步前端工程设计(pre-FEED)研究。B阶段被描述为“一个开放的、基于竞争的计划,旨在形成最多两个足够成熟的HTGR前端工程设计(FEED)以进入监管审查,开展相关研究和开发活动,并为潜在的C阶段制定稳健的交付计划”。B阶段将于2025年2月结束。C阶段将在2030年代初实现HTGR的许可、建造和运营。

    2023年7月,英国能源安全和净零排放部(UK Department for Energy Security and Net Zero)宣布,由NNL和JAEA组成的团队被选为实施B阶段反应堆项目的项目实体之一,并获得了3100万英镑(约2.8亿人民币)的资金支持。同时,该部门还宣布B阶段将通过“涂层颗粒燃料-第1步计划”推动AMR所需先进燃料的开发。NNL与JAEA合作,被英国能源安全和净零排放部选中来交付这个燃料计划,以建立在涂层颗粒燃料制造和规模化活动方面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协作关系。

    JAEA和NNL在核燃料循环、放射性废物管理以及先进反应堆等领域合作已超过20年。此次最新的协议是继2023年9月签署的HTGR领域合作备忘录和英国HTGR示范反应堆计划下一阶段合作备忘录之后达成的。

    英国和日本政府希望HTGR通过向通常被认为难以脱碳的工艺、炼钢和化学行业补充提供氢气和高温蒸汽来促进脱碳,以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JAEA正在与NNL合作,在日本境外示范日本HTGR技术,并推动其社会应用,以实现将减排技术重新引入日本的目标。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