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编译报道
  •  分类浏览
  • 1   2024-04-24 (编译服务:同位素监测服务
    摘要:
    来源机构: 中国核电网 | 点击量:0
  • 2   2024-04-24 (编译服务:同位素监测服务
    摘要:
    来源机构: 中国核学会 | 点击量:0
  • 摘要:

    快科技4月13日消息,作为人工智能的三驾马车之一,算力是训练AI模型、推理任务的关键。

    清华大学科研团队的新成果发布在了4月12日凌晨的最新一期《科学》上,首创分布式广度智能光计算架构,研制出全球首款大规模干涉衍射异构集成芯片“太极(Taichi)”,实现了160 TOPS/W的通用智能计算。

    据介绍,“太极”光芯片架构开发的过程中,灵感来自典籍《周易》,团队成员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为启发,建立了全新的计算模型,实现了光计算强悍性能的释放。

    光计算,顾名思义是将计算载体从电变为光,利用光在芯片中的传播进行计算,以其超高的并行度和速度,被认为是未来颠覆性计算架构的最有力竞争方案之一。

    光芯片具备高速高并行计算优势,被寄予希望用来支撑大模型等先进人工智能应用。

    据论文第一作者、电子系博土生徐智吴介绍,在“太极”架构中,自顶向下的编码拆分-解码重构机制,将复杂智能任务化繁为简,拆分为多通道高并行的子任务,构建的分布式'大感受野’浅层光网络对子任务分而治之,突破物理模拟器件多层深度级联的固有计算误差。

    论文报道:“太极”光芯片具备879T MACS/mm的面积效率与160 TOPS/N的能量效率。首次赋能光计算实现自然场景千类对象识别、跨模态内容生成等人工智能复杂任务。

    “太极”光芯片有望为大模型训练推理、通用人工智能、自主智能无人系统提供算力支撑。

    来源机构: Ofweek-光通讯网 | 点击量:1
  • 4   2024-04-24 (编译服务: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摘要:
    来源机构: 电子信息港EEFOCUS | 点击量:0
  • 摘要:

    太赫兹频率电磁波为通信、扫描和成像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希望。然而,利用它们的潜力却障碍重重。东北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专门针对太赫兹频谱创建了一种新型可调滤波器。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光学快报》(Optics Letters)杂志上。
    太赫兹波占据了电磁波谱中介于微波和红外线频率之间的一个区域。太赫兹波比无线电波频率高(波长短),但比可见光频率低。日益拥挤的无线电波频谱承载着 WiFi、蓝牙和当前移动电话(手机)通信系统传输的大量数据。
    电磁频谱低频部分的信号拥塞是探索太赫兹区域的一个诱因。另一个因素是支持超高数据传输速率的能力。不过,将太赫兹信号用于常规应用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必须能够在特定频率上调整和过滤信号。需要进行过滤,以避免所需频段以外的信号干扰。
    太赫兹滤波技术的突破
    东北研究小组的 Yoshiaki Kanamori 说:"我们构建并演示了太赫兹波频率可调滤波器,与传统系统相比,它实现了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好的信号质量,揭示了太赫兹无线通信的潜力。这项工作还可以在太赫兹频段之外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新型太赫兹滤波器基于一种名为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装置,与所有干涉仪一样,它依赖于不同电磁辐射波在镜面间反弹时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干涉图案。研究人员使用结构精细的光栅作为镜面之间的材料,其间隙小于相互作用波的波长。光栅的可变拉伸允许对其折射率进行必要的精细控制,以调整干涉仪的滤波效果。这样就只能传输所需的频率。使用不同的光栅可以控制不同的选定频率范围。
    扩展应用和优势
    研究小组已经展示了他们的系统在适用于下一代(6G)移动电话信号的频率方面的应用。
    Kanamori说:“除了将我们的方法应用于通信系统外,我们还设想将其应用于医疗和工业领域的扫描和成像技术。”
    太赫兹波在扫描和成像中的一个优势是,它可以轻易穿透阻挡光线通过的材料,包括生物组织。除医疗应用外,这也为材料分析、安全系统和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机会。
    Kanamori总结说:"总之,我们的工作提供了一种简单而经济有效的方法来过滤和主动控制太赫兹波,这将推动太赫兹波在许多应用领域的发展。”

    点击量:0
  • 摘要:

    分子半导体材料具有超长的室温自旋寿命,在实现室温高效自旋输运和调控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其结构多样性、可设计性以及丰富的光电特性为分子自旋电子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分子半导体材料化学结构与自旋输运性质之间的构效关系研究是开发高效自旋输运分子半导体材料以及构建高效自旋器件的重要基础,而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在分子材料自旋寿命探测中的应用为该研究方向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测量手段。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孙向南课题组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在同分结构异构体的分子构象与材料自旋寿命的构效关系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Structural isomeric effect on spin transport in molecular semiconductors为题,在线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
    分子半导体通常由原子序数较低的轻元素组成,因此具有较弱的自旋轨道耦合强度和较长的自旋寿命。元素组成主导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通常被认为是导致自旋在分子半导体中弛豫的主要因素,进而影响材料自旋寿命和自旋扩散长度。同分异构是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典型现象,由于同分异构体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通常认为同分异构体之间的自旋寿命和输运性能理应差异不大。ITIC和BDTIC是分子电子学研究中商业化的互为结构异构体的小分子半导体材料,具有确定的化学结构和较高纯度。基于对ITIC和BDTIC同分异构体的自旋输运性能的研究,该团队通过实验证明,尽管ITIC及其结构异构体BDTIC这两种薄膜的电荷输运和分子堆积性质非常相似,但其自旋输运性能完全不同。通过进一步的电子顺磁共振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发现在BDTIC中形成的非共价构象锁可以增加自旋输运路径上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从而降低自旋寿命。
    该研究表明开发高效的自旋输运分子半导体材料应考虑结构异构效应的影响,这为解决未来薄膜中构象锁定量测量的挑战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该方法有望被拓展到更广阔的分子科学应用研究领域。

    分子半导体材料中结构异构效应对自旋寿命和自旋扩散长度的影响

    点击量:0
  • 摘要: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131303、52073057)等资助下,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功能材料课题组王宏志教授团队在“非冯·诺伊曼架构”新型智能纤维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基于人体耦合纤维的无芯片电子织物(Single body-coupled fiber enables chipless textile electronics)”为题,于2024年4月5日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k3755。

    智能可穿戴设备正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并在健康监测、远程医疗和人机交互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较于传统刚性半导体元件或柔性薄膜器件等,由智能纤维编织而成的电子纺织品具有更好的透气性和柔软度,被视为理想的可穿戴设备载体。目前,智能纤维的开发多基于冯·诺依曼架构,即以硅基芯片作为信息处理核心开发各种电子纤维功能模块,如信号采集的传感纤维、信号传输的导电纤维、信息显示的发光纤维、能量供应的发电纤维等。尽管这些功能单元可组合制成织物形态,但这种复杂的多模块集成技术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现阶段的智能纺织品仍依赖于芯片和电池,体积、重量和刚性大,难以同时满足人们对纺织品功能性和舒适性的需求。

    鉴于此,东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一种“人体耦合”机制,即以人体作为能量交互的载体,利用纤维、人体和大地构成的回路收集环境中的电磁能量,并直接将其转换为射频信号和可见光。该工作实现了将能量采集、信息感知、信号传输等功能集成于单根纤维中,并通过编织制成不依赖芯片和电池的智能纺织品。这种非冯·诺依曼架构有效地简化了可穿戴设备和智能纺织品的硬件结构,优化了它们的可穿戴性。

    该工作还展示了这种基于人体耦合原理的智能纤维的几种应用:在不使用芯片和电池的情况下,实现了纤维触控发光、织物显示以及无线指令传输等功能。这些新颖的功能有望拓展电子产品的应用场景,甚至改变人们智慧生活的方式。

    图 “人体耦合”智能纤维的工作机制及其与传统电子织物的对比

    来源机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点击量:2
  • 摘要:

    记者4月20日获悉,晋城地区首条“自愈”配电网线路日前投运,晋城配电网故障开启全自动隔离处置模式。

    10千伏578新市街Ⅱ回沿新市街由西向东供电,沿途接带晋城城区多个大型小区、商超、医院、学校等用电负荷,是晋城市区重要商业供电线路。以往供电客户侧或分支侧发生故障时,由于不能快速确定故障点,工作人员要现场排查故障点后对非故障区域恢复送电,平均半小时才能完成。

    今年以来,国网晋城公司针对性开展配网线路“自愈”专项行动,在配网线路上安装智能感知设备,实时采集线路运行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主动抢修及电能质量高效管理。当配网线路发生故障后,各级开关根据“自愈”方案进行依次动作,可在第一时间锁定故障设备和范围,及时反馈故障信息,像做微创手术一样精准去除故障区域,直至完成故障区域隔离和非故障段复电。这能在不影响其他用户以及主网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实现配网线路秒级“自愈”,故障处置“全自动、零感知”。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2
  • 摘要:

    我国电子废弃物领域首个碳减排项目在浙江签发落地后,首批一万吨碳减排量交易完成。

    从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了解到,我国电子废弃物领域的首个碳减排项目在浙江签发落地后,近日首批一万吨碳减排量交易已完成开票。

    据介绍,该项目的首批交易由浙江盛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联想集团完成。前者通过拆解处理电子废物产生碳减排量,后者作为电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通过购买碳减排量,抵消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浙江盛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强毅 :一万吨的碳减排量,第一次我们也定了价格,也是试点,后面碳减排量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大。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落地实施之后,相应的今年家电的报废量会有较大增长,我们的拆解企业货源也会越来越充足,它是一个稳定的收益。据了解,生产企业或者碳排放量较大的企业,可以向碳减排市场上有交易需求且持有碳减排量的相关机构或者企业购买碳减排量,或者通过第三方进行购买碳减排量。

    处理废电器 如何获得碳减排量

    作为废旧电子产品的处理企业,浙江盛唐是如何产生碳减排量的?计算的依据与原理又是怎样的?

    在浙江盛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一大早开始,从各地运送废弃电子产品的货车几乎占满了停车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送货量较上月明显增加,每天大概有四十多辆货车前来送货。总台央视记者 王善涛:在一家环保公司的卸货作业场,八条卸货作业线中,有六条同时在进行作业。工作人员最重要的一个工作流程,就是要在每件电子产品上贴上一个标签,里面包括电器的品名、重量以及功率等。

    浙江盛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收货部主管卜军强 :就是一个“身份证”,从什么时候进公司,什么时候进库,什么时候拆,都可以一键可查,就凭这个信息。

    数量大、有据可查,就为碳减排量的计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以一台50公斤的废旧空调为例,拆解处理后可以获得约27.5公斤铁及其合金、8.5公斤铜及其合金、5.5公斤塑料、3.5公斤铝及其合金等,可以通过电子垃圾回收与再利用方法学计算,该处理过程回收以上资源产生的碳减排量约为9公斤。

    浙江盛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强毅 :跟原生矿相比,我们直接(拆解获得的)废铁去提炼成钢材,它比原生矿要少排放碳,这个过程当中就是减碳的一个概念。

    碳减排量“上市”需扣除拆解产生的碳排放

    废弃电子产品获得碳减排量后,并不能直接拿去交易,因为拆解也要用到天然气、电、柴油等资源,也就是在拆解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碳排放。所以,在计算可交易的碳减排量时,还要将这一部分碳排放量进行扣除。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 林武 :我们拆解下来的量,铜铁铝大概有多少?它有一个叫做排放的系数,一乘进去就能得出基准线排放。项目排放也是一样,要获得什么,用了多少电,用了多少气,也是有相应的排放因子,计算出来项目排放,一减就得出它的减排量。

    在碳减排项目落地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通过获得联合国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按照国际认可的标准进行检测认可,并将相应的数据进行核实计算。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 林武 :每个过程的每个数据都要去核实验证,要找出原始的凭证,要看监测的设备是不是真正是能够满足监测的要求,最终能确保这个数据是真实可靠的。最终,基于浙江盛唐每年拆解280多万台套废弃电子产品的数据,做出该项目预估年减排碳排放量为33380吨的结论,并获得了国际自愿减排机制的认可。

    什么样的企业需要购买碳减排量

    刚才讲了碳减排量的供应方,再来看需求方。什么样的企业需要购买“碳减排”量?专家表示,一般来讲,主要是生产型企业。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秘书长 于可利 :比如说汽车生产企业、制造类的企业,在制造产品过程当中,一定会产生碳排放,为了抵消碳的排放量,生产型的企业就会选择去购买碳减排量 ,从而实现抵消和中和。另外,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加深,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实施更为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措施。可以预见的是,国际市场上对于制造业产品出口的碳排放约束会越来越强,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数据的披露要求也会愈发严格。

    联想集团副总裁 王会文 :我们会使用此次项目以及后续同类型项目产生的碳减排量,抵消我们产品及价值链上的温室气体的排放。目前,中国也正在建立和完善国家碳排放交易市场,通过市场机制促进减排,这也将有助于科技制造业通过碳交易优化资源的配置,降低碳排放的成本。

    再生资源领域“碳减排”潜力巨大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表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只是我国再生资源回收领域的一个细分领域,整个再生资源领域“碳减排”潜力巨大,今后将推动整个再生资源领域开展碳核算和碳交易。

    据介绍,截止到2023年底,我国废电器拆解处理,共产生拆解产物超过2000万吨,得到超过750万吨的再生资源,包括铜、铝、铁、塑料等。

    从整个再生资源领域来看,2023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轮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十个品类再生资源回收总量接近4亿吨,“碳减排”潜力约占到总碳减排量的30%左右。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秘书长 于可利 :我们也通过各种渠道核算过,整个再生利用行业产生的碳减排量,能够占到社会总减排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这么一个量级。随着我们整个方法学和市场的发展,相信整个资源综合利用行业也会逐渐进入到这种强制性的“碳减排”市场当中去。

    下一步,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将联合废电器回收处理企业、第三方认证机构等,共同推进废电器“双碳”工作的开展,并以废电器回收利用“双碳”工作为试点,推动整个再生资源领域开展碳核算和碳交易,助力“双碳”目标的达成。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2
  • 摘要:

    4月18日上午,台州湾新区“低碳、零碳”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开工仪式在台州梦想园区举行。据了解,该项目是台州市首个“光储充放+园区能源管理系统”低碳园区项目、首个“车网互动”的园区示范场景,建成后每年能为园区节约几十万度电,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台州湾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林生键,新区投促局、法国电力集团、开投集团、万帮数字能源、浙江省工业园区协会等相关负责人参加开工仪式。

    2023年11月5日,台州湾新区管委会与法电优能(北京)投资有限公司在上海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签署《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投资合作框架协议书》。作为世界500强、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供电服务商之一,法国电力集团将依托70多年的能源开发经验,在新区范围内开展源网荷储、光储充放一体化、零碳园区、虚拟电厂、绿电交易等多种应用场景试点示范建设与服务。此次合作项目,作为法国电力集团在国内的首个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首个用户侧储能项目,无疑为将来在其他产业园的成功复制树立了标杆。

    台州梦想园区作为台州湾科创走廊的“首建区”,也是连接台州湾科创走廊中“中央创新核”与“产业承载区”重要节点,是此次合作项目的一期首选地。该项目主要由光伏系统、储能系统、充电桩系统、V2G、能源管理系统、能源云平台组成,可实现削峰填谷、降低需量、平滑功率、改善用电质量、消纳光伏发电、应急电源等功能。

    该项目的落地实施是新区争创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模板的有力实践,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展现了台州湾新区坚定的绿色发展道路和减碳决心。下一步,新区将积极推进该项工作,全力将梦想园区打造成为国际领先的标杆级零碳产业园,助力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