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资源详情

发布者: liguiju 发布时间: 2020-10-30 点击量: 2258

我们对气候变化造成的珊瑚礁损失的观察远远超过了我们对人为气候变暖造成的珊瑚礁历史退化的理解。这是一个需要填补的关键缺口,因为保护工作在扭转气候变化的同时,也在恢复珊瑚礁多样性和功能。

中国南部大湾区的珊瑚群落在数百年的开采、捕捞、疏浚、开发和污染后依然存在。通过将亚化石组合与现代群落进行比较,发现其总体多样性下降了40%,这与全新世中期以来竞争性物种优势向耐压物种优势的转变有关。水质较差的地区,当代多样性较低,过去观察到的群落组成变化最大。这些观察结果表明,迫切需要在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减轻区域压力。这项研究发表在10月2日的《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杂志上。

该研究结合了亚化石、历史和现代数据集,以了解大湾区岛礁珊瑚群落建设的背景,并补充了研究全新世对大南海地区珊瑚礁生态系统变化的研究。我们利用沉积物岩心的亚化石记录,为大湾区珊瑚创建了第一个生物多样性历史基线。

研究发现,过去的物种聚集更加多样化,但最近,随着鹿角珊瑚数量的减少,群落组成发生了变化。此外,水质恶化是导致竞争主导群落向耐压力主导群落转变的主要压力源,在富营养化水体流入最多的地区,影响最为显著。这些结果表明,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当地的压力因素都是威胁大湾区珊瑚健康的主要因素,保护和恢复珊瑚的努力必须从改善水质开始。因此,随着中国继续迅速发展大湾区,必须大力改善珠江河口上游的水质,以保护下游的生物多样性。缓解水质危机的需要不仅限于中国,因为世界上大部分海洋生物多样性都分布在预计到2030年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地区。

这项研究证明了特定地区的历史生态学研究能够直接为当地管理决策提供信息,从而在面对全球变化时帮助保护生态系统。为了保护其他具有高保护潜力的地区,需要进行诸如此类的区域研究,以确定和减轻可能独立于全球驱动因素或与全球驱动因素协同工作的当地压力源。

(刘思青 编译)

 

提供服务
导出本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