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2019年第1期]情报条目详细信息

编译内容

编译服务: 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编译时间: 2019-1-2 浏 览 量: 26

2018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

长江两岸绿意盎然,建三江万亩大地号稻浪滚滚,深圳前海生机勃勃,上海张江活力四射,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

这一年,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第二艘航母出海试航,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

贺词中提到的上海张江、港珠澳大桥、嫦娥四号探测器、北斗导航等重要成就,都有中国科学院的参与。

上海张江活力四射

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其发展一直备受瞩目。自建设之日起,上海张江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激发自主创新活力。同时,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开展广泛合作,获得技术支持。

7月17日,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共建的三大研究平台张江药物实验室、G60脑智科创基地和传染病免疫诊疗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成立,将为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另外,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共建张江实验室,持续助推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

10月24日,集桥、岛、隧道于一体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该桥全长55公里,创世界跨海大桥长度之最。港珠澳大桥集现代工程科技之大成,在设计、建设中克服了诸多世界级难题,创造了世界工程科技的奇迹。

在桥梁建设施工的各个环节众多机构实现了技术突破,其中,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发的金属耐久性联合防护技术等为港珠澳大桥耐久性保驾护航。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12月8日,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起飞,把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踏上了奔赴月球背面的征程。

嫦娥四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承担,有效载荷由中国科学院为主承研,探测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测轨任务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牵头承担;中国科学院多家研究所研发的20多种关键材料应用于运载火箭、嫦娥四号巡视器和着陆器关键部件。

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

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并于当日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2018年,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8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为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及提供全球服务做出重要贡献。除此之外,科学院各大院所为卫星的技术创提供支持,如采用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等单位研制的高精度星载氢原子钟为主钟,星载氢原子钟和铷原子钟可以实现“无缝切换”等。

在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说到“我特别要提到一些闪亮的名字”,首先提到“南仁东星”。南仁东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是“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他20多年矢志追求、呕心沥血,为FAST工程顺利完成及我国天文科学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表彰和纪念南仁东的卓越贡献,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家天文台于1998年9月25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

  
提供服务
导出本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