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2017年第7期]情报条目详细信息

编译内容

编译服务: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编译时间: 2017-4-22 浏 览 量: 208

元古宙时期承载了真核细胞的出现与真核细胞生物多样性的最初记载。与真核细胞生物息息相关的浅海环境氧含量比现如今的氧含量要低,但低多少仍然存在争议。这里,我们通过对浅海石灰岩和白云岩中碘浓度(被氧化的含碘物质)的测量,首次对元古代时期海表层的氧化还原条件有了一个全面的认知。碘盐对附近区域内氧气可用程度与临近水域的缺氧情况都十分的敏感。

为了对我们方法进行实用性评估,我们利用新第三纪至第四纪时期的碳酸盐样品进行实验,实验发现缺氧环境对成岩作用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也会抑制碳酸盐中碘含量的增大。尽管成岩作用过程中的碘含量发生损失,但元古代时期最高碘含量相对太古代时期有所提高,特别是在Lomagundi与Shuram事件(Shuram:新元古代底层名,在这时出现了整个新元古代中最大的碳同位素漂移,人们把这一事件称为Shuram Event)时期,碳同位素在古元古代与新元古代时期漂移程度非常大。对于Shuram事件,通过对新第三纪-第四纪时期的碳酸盐样品观测,发现成岩作用与碘的运移趋势无关。元古代时期碳酸盐碘含量的低值线与显生宙时期一样,都与浅层富氧-缺氧界面有关联。表层水的含氧浓度至少要间歇性的高于临界值才有利于真核细胞生物的生存。

然而,来自于中元古代表层水碳酸盐中低碘含量数据与动态化变层(循环水与非循环水界面)的周期一致,从而缺氧水间歇性混合上升,最终到达海水表层。这些氧化还原反应的不稳定性对早期的真核生物的多样性有较大影响,对动物的进化也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刘思青 编译)

  
提供服务
导出本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