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编译内容

编译内容

编译服务: 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编译者: zhangmin 编译时间: 2021-2-22 点击量: 45

牛津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1月22日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COVID-19 vaccine candidate using SpyCatcher multimerization of the SARS-CoV-2 spike protein receptor-binding domain induces potent neutralising antibody responses”的文章。

文章称,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针对SARS-CoV-2的蛋白质纳米颗粒疫苗。该疫苗使用SpyTag/SpyCatcher技术在合成病毒样颗粒(VLP)平台SpyCatcher003-mi3上展示了冠状病毒刺突糖蛋白受体结合域(RBD)。在初免-加强治疗方案中,低剂量的RBD-SpyVLP会在小鼠和猪体内诱导强烈的中和抗体反应,优于COVID-19恢复期患者的血清。研究人员通过假病毒或野生型SARS-CoV-2感染细胞的情况来评估抗体质量。研究人员对单克隆抗体组进行竞争分析发现,RBD-SpyVLP诱导了可识别RBD关键表位的多克隆抗体反应,降低了选择中和逃逸突变体的可能性。此外,RBD-SpyVLP耐高温,可在不失去免疫原性的情况下冻干,便于在全球运输,以减少对冷链的依赖性。数据表明,RBD-SpyVLP具有强大的潜力来应对COVID-19大流行引起的临床和后勤挑战。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20654-7

 

提供服务
导出本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