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网 Information Network of Geo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重要报告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地下水封石洞油库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455—2020,自2020年10月1日起实施。原国家标准《地下水封石洞油库设计规范》(GB50455—2008)同时废止。

    《地下水封石洞油库设计标准》总则如下:

    为统一地下水封石洞油库设计技术要求,做到安全适用、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储存原油、成品油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不适用于人工洞内离(贴)壁钢罐、自然洞石油库、盐穴洞库及液化石油气(LPG)地下水封石洞库工程的设计。

    地下水封石洞油库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来源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点击量:1313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5003-2021,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

    《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总则如下:

    为在地基基础工程建设中贯彻落实建筑方针,保障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安全,满足建设项目正常使用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制定本规范。

    地基基础工程必须执行本规范。

    工程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由相关责任主体判定。其中,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应进行论证并符合本规范中有关性能的要求。

    来源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点击量:1225
  • 摘要:

    2021年4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5002-2021,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总则如下: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和市政工程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与市政工程经抗震设防后达到减轻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制定本规范。

    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的各类新建、扩建、改建建筑与市政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防,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使用维护等必须执行本规范。

    工程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由相关责任主体判定。其中,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应进行论证并符合本规范中有关性能的要求。

    来源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点击量:1651
  • 摘要:

    5月30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通过三年努力,完成全省176个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及区划,完成58个受地质灾害威胁县城综合整治,分类有序实施搬迁治理,累计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2万处左右,减少受威胁人数45万人左右,显著降低地质灾害隐患风险。

    来源机构: | 点击量:1261
  • 摘要:

    近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全面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为目标,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主线,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切实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全面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推进形成生态保护和修复新格局,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生态基础。

    明确目标:到2035年,通过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全国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高,生态稳定性明显增强,自然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成,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基本绘就。森林覆盖率达到26%,森林蓄积量达到210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保有量稳定在2亿公顷左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0%;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湿地保护率提高到60%;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640万公顷,75%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海洋生态恶化的状况得到全面扭转,自然海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18%以上,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

    要立足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准确聚焦重点问题,明确阶段目标任务,科学把握重大工程推进节奏和实施力度,促进形成可持续的长效建管机制。2020年底前,由相关部门依据本《规划》编制各项重大工程专项建设规划(详见附件,重要政策、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按规定程序报批),与本规划形成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1+N”规划体系;2021—2025年,着重抓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重点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等区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解决一批重点区域的核心生态问题;2026—2035年,各项重大工程全面实施,为建设美丽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生态基础。

    来源机构: 自然资源部 | 点击量:1544
  • 摘要:

    为加强信息交流,定期通报地质勘查成果,根据有关要求,自然资源部组织编制了《2019年全国地质勘查成果通报》,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质勘查投入和矿产勘查主要进展。

    来源机构: 自然资源部 | 点击量:1526
  • 摘要:

    为解决工程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等问题,从源头上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垃圾的产生,实现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促进绿色建造发展和建筑业转型升级,特制订本指导手册。

    本指导手册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本指导手册应当与相关标准规范和工程所在地相关政策配套使用。

    来源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点击量:872
  • 摘要:

    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有两处涉矿条款作出修改。

    此次修改固废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问题导向,总结实践经验,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和实践需求,健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长效机制,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强化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监督管理责任,明确目标责任制、信用记录、联防联控、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等制度,明确国家逐步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

    从具体方面看,法律完善了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制度。强化产生者责任,增加排污许可、管理台账、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等制度。

    来源机构: 生态环境部 | 点击量:1031
  • 摘要: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极限状态设计原则、作用及环境影响、材料和岩土的性能及几何参数、结构分析和试验辅助设计、分项系数设计方法、可靠性管理及评定等。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使用范围调整为铁路桥涵、隧道、路基、轨道等工程结构和构件的设计及其既有结构的可靠性评定。2. 增加了评估使用年限、疲劳极限状态、分位值、特征值、岩土作用、环境影响等术语,删除了脆性破坏、延性破坏、疲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疲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等常识性或不再使用的术语。3. 完善了铁路工程结构的安全等级划分和设计使用年限,给出了工程结构可靠性水平的设置、耐久性和维护的原则性规定。4. 细化和完善了极限状态的分类,明确了铁路工程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疲劳极限状态进行设计。增加了地震设计状况的分类,给出了基于可靠指标设计的原则性规定。5. 增加了列车竖向作用的相关规定。6. 完善了材料性能的取值要求,明确了岩土性能标准值的确定方法。7. 增加了试验辅助设计的相关规定。8. 增加了铁路桥涵结构列车荷载作用分项系数的取值规定,完善了结构抗力和作用效应设计值的计算式,补充规定了结构重要性系数的取值。9. 明确了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增加了既有结构可靠性评定的原则性要求。

    来源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点击量:1109
  • 摘要:

    为规范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设计、施工和运行,确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1级、2级和3级混凝土坝的安全监测。混凝土坝建筑物级别划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执行。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范围应包括坝体、坝基、坝肩、近坝库岸和枢纽区边坡,以及与混凝土坝安全又直接关系的其他建筑物和设施。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工作应贯穿于混凝土坝设计、施工、匀性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分阶段完成目标,坚持监测系统运行维护与建设并重,巡视检查与仪器观测并重,分析评价与获取成果并重,风险预警与分析反馈并重。

    混凝土坝的监测工作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来源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点击量:1049